道德经释义
一、 引述
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自然主义哲学家。
他的不朽著作《道德经》“亦称《老子》”,是一部博大十精十深、词意锤炼的哲理诗。
这部被誉为“万经之王”的神奇之书,像宝塔之巅的明珠,璀灿夺目,照耀着我国的古老文明,对我国古代的哲学、科学、政治、宗教等各方面,发生了深远的影响。
它无论对于中华民族的十性十格的铸成,还是对于政治的统一与稳定,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。
《道德经》是我国古老文明的智能结晶,也是一个知识的宝库。
它不仅包含十着宏奥的哲理,而且蕴藏着自然科学、社会科学、人十体科学、思维科学、系统科学诸多方面的基本素材,犹如汪洋大海,内容包罗万象。
它以罕见的深度、广度和十精十度而着称于世。
不仅驱使着古代万千的学问家为之作注,探其玄秘,释其奥义,而且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西方科学家步入这一古老殿堂,探索其中的重大科学奥秘,寻求人类文明的源头,深究古代智能的底蕴。
古今中外,研究和注释《老子》的人难以计数,有关著述汗牛充栋。
在古代,有从养生方面研究和注释的,如河上公、吕洞宾;有从哲学方面研究和注释的,如王弼;有从政治权谋方面研究和注释的,如唐玄宗、宋徽宗等等。
各述己见,莫衷一是。
在现代,则有从科学和管理等方面研究和注释的。
有人认为此书是一部养生学著作;有人认为此书是一部哲学著作;有人认为是一部政治著作;有人认为是一部兵法;有人认为是一部科学著作,等等,众说纷纭。
这些理解既有片面十性十,又有合理十性十。
“道”是浑全之朴,“众妙之门”。
从某一侧面来理解,把它当成某一局部的东西,是盲人摸象,显然是片面的。
从另一方面看,“道”生成了万物,又内涵于万物之中,“道”在物中,物在“道”中,万事万物殊途而同归,都通向了“道”,从这方面来理解,也有其合理的一面。
在现代,一些人根据西方哲学概念,把“道”解释成了“物质”、“十精十神”或“规律”。
这些解释都不符合《老子》本义。
“道”既不是有形的“物质”,也不是思虑的“十精十神”,更不是理十性十的“规律”,而是造成这一切的无形无象、至虚至灵的宇宙本根。
“物质”、“十精十神”、“规律”皆是“道”的派生物。
“道”是先天一炁,混元无极,是宇宙中的能量,是太空的气场,是其大无外、其小无内、至简至易、至十精十至微、至玄至妙的自然之始祖、万殊之大宗,是造成宇宙万物的原始材料。
“可道”、“德”、“下德”都是“道”的派生物。
只有正确理解了“道”,才能正确理解“德”,从而以此为钥匙,正确理解《老子》全书。
从常人的立场、观点和方法,用通常的经验和知识,顺着常规的思路,不可能对“道”的妙谛有真正的彻悟。
因而, 一般学者,由于未能从万有中超脱出来,他们从各个侧面理解“道”,从常识的观点说明“道”,由此偏离《老子》的本来意义,势所难免。
对“道”的片面理解,必然造成对《老子》一书的歪曲解释,埋没这本书的重大价值。
道教把老子奉为始祖。
《道德经》是道教的基本经典。
"道"是道教的基本信仰。
"道"是《老子》一书的核心概念,是《老子》学说的十精十华所在。
道教本身对自己的基本经典《道德经》有传统的理解。
这种理解和一般人的理解大相径庭。
道教对此书的秘机是师传口授,代代相传的,对其玄理奥义是在修真养十性十的长期实践中理解、顿悟的。
据传老子百六十余岁而去,他本人就是功夫极深的修炼家。
他所阐述的大宇宙的基本原理,只有在人身的长期修炼及直觉沉思中才能彻悟。
“道”在天,亦在人;在身,亦在心。
笔者躬身研究道学三十余载,谨研《老子》、《庄子》、《周易》二十余年,对“道”尤为殚十精十竭虑,悉心研探,在长时间的修持中悟解。
为《老子》作注,是多年研讨、静悟的结果,实非一时之愿,一日之功。
在中西文化融合,老庄研究成为热门,道教养生法风十靡十世界的今天,用道家自己的方法和观点,对《道德经》作以基于本来意义的阐释,把其中的科学十精十华挖掘出来,使之宏扬于世,为振兴中华和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服务,便是本书的初衷。
《道德经》主要讲了“道”、“可道”、“德”、“下德”几部分。
笔者认为:“道”和“德”乃是一无极图;“可道”与“下德”乃是太极图。
八十一章的全部内容,可以由这两个图囊括无遗。
只要理解了这两个图,就抓住了全书的根本,就可以此为钥匙,打开 《道德经》这一神秘宫殿的大门,理解全书。
以下从纵横两个方面用此二图对“道”、“可道” 、"德"、 "下德"作一阐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