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德经释义
四、无极图与太极图
无极即“无”,太极即“有”。
《老子》曰:“有生于无”,“有无相生”
这就是说,无极生太极,太极归无极。
二者是纵向的派生关系。
无极是本,太极是末;无极是母,太极是子。
无极是源,太极是流;无极是总,太极是分;无极是全,太极是偏;无极是定,太极是变,等等。
无极顺而生太极,太极逆而归无极;无极动而生太极,太极静而归无极。
一本散为万殊,万殊归于一本。
太极与无极的关系,是纵向的派生关系,太极中的十陰十和十陽十的关系,是横向的对待关系。
可以用前者是母子关系、后者是夫妻关系来形容。
对于前一种关系,《老子》主张“复归于无极”,万物“复归其根”,人“复归于婴儿”,社会“复归于朴”,一切复归于本。
“见素抱朴,少私寡欲”、“绝圣弃智”、“绝学无忧”以及“致虚极,守静笃”、“抱一为天下式”等等,都是主张崇本息末,守母存子,以“道”为本。
这样,必能由一统万,以寡治众,“为无为而无不为”,“为无为而无不治”,永远立于主动、不败之地。
“道”是全在全备全息全能的,抱守此“道”,必可使人自身得到升华,发生质的,根本的变化,得道成真,成为全新的人。
《老子》所说的“圣人”,是“道”的人格化,是具有“道”的体十性十、特征、气质、品格的人,是真正的“得道者”。
《老子》倡导的“知其雄,守其雌”,“知其白,守其黑”、 “知其荣,守其辱”,皆是指从负面走向正面,达到伸展之目的。
“去甚、去奢、去泰”、“守柔”、“处下”、亦是此意,目的在于“得道”。
如果守雄、守白、守荣、守刚、居上,图荣华,享富贵,争名逐利,姿情纵十欲,十胡十作妄为,如此就是失道失德,失道失德,不但百事无成,而且自身会遭到凶祸与毁坠。
《老子》全书八十一章主要阐述了无极图和太极图及其相互关系,讲了天道和人道的关系,目的在于使人道取法于天道,由太极返回无极,使人回归先天纯粹的本十性十,使人的自然潜能得到全面的开发和利用,成为道德高尚的人。
同时能使社会稳定、国邦振兴、天下太平、寿命延长。
《老子》五千文,最终归到人。
旨在从人的生理、心理、智能、道德诸方面,从根本上解决人的问题。
《老子》发现了“道”,也发现了“人”。
“人”是“道”的代表。
“人”得了“道”,并与“道”合一,才能成为一个有益于自然,有益于社会,有益于他人,有益于自身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