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经受病发伤寒热病第一(上)黄帝问曰:夫热病者,《针灸甲乙经》卷七

针灸甲乙经查询

请输入关键字:

例如:针灸甲乙经

针灸甲乙经 - 卷七

针灸甲乙经

卷七

六经受病发伤寒热病第一(上)

黄帝问曰:夫热病者,皆伤寒之类也,或愈或死,其死皆以六七日之间,其愈皆以十日以上者,何也?岐伯对曰:太一陽一者,诸一陽一之属也。

其脉连于风府,故为诸一陽一主气。

人之伤于寒也,则为病热,热虽甚不死;其两感于寒而病者,必不免于死矣。

伤寒一日,太一陽一受之。

故头项痛,腰脊背强。

(《素问》无背字。

)二日一陽一明受之。

一陽一明主肉,其脉侠鼻,络于目,故身热目痛而鼻干,不得卧。

三日少一陽一受之。

少一陽一主骨(《素问》作胆),其脉循胁,络于耳,故胸胁痛而耳聋。

三一陽一(《素》下有经络二字)皆受病而未入于腑(《素问》作脏)者,故可汗而已。

四日太一陰一受之。

太一陰一脉布胃中,络于嗌,故腹满而嗌干。

五日少一陰一受之,少一陰一脉贯肾,络肺,系舌本,故口燥舌干而渴。

六日厥一陰一受之,厥一陰一脉循一陰一器而络于肝,故烦满而囊缩。

三一陰一三一陽一五脏六腑皆受病,营卫不行,五脏不通,则死矣。

其不两感于寒者,七日太一陽一病衰,头痛少愈。

八日一陽一明病衰,身热少愈。

九日少一陽一病衰,耳聋微闻。

十日太一陰一病衰,腹减如故,则思饮食。

十一日少一陰一病衰,渴止(《素问》下有不满二字),舌干乃已。

十二日厥一陰一病衰,囊纵少腹微下,大气皆下,其病日已矣。

治之各通其脏脉,病日衰已矣。

其未满三日者,可汗而已;其满三日者,可泄而已。

曰:热病已愈,时有所遗者何也?曰:诸遗者,热甚而强食,故有所遗。

若此者,皆病已衰而热有所藏,因其谷气相搏,两热相合,故有所遗。

治遗者,视其虚实,调其逆顺,可使立已。

病热少愈,食肉则复,多食则遗,此其禁也。

其两感于寒者,一日太一陽一与少一陰一俱病,则头痛口干烦满。

二日一陽一明与太一陰一俱病,则腹满身热,不欲食,谵语。

三日少一陽一与厥一陰一俱病,则耳聋囊缩而厥。

水浆不入,不知人者,故六日而死矣。

曰:五脏已伤,六腑不通,营卫不行,如是后三日乃死,何也?曰:一陽一明者,十二经脉之长,其血气盛,故不知人,三日其气乃尽,故死。

疚热病者,小一便先黄,腹痛多卧,身热。

热争则狂言及惊,胸中(《素问》无胸中二字)胁满痛,手足躁,不得安卧。

庚辛甚,甲乙大汗,气逆则庚辛死。

刺足厥一陰一、少一陽一。

其逆则头疼贡贡(《素问》作员字),脉引冲头痛也。

心热病者,先不乐,数日乃热,热争则心(《素》心字作卒心痛三字)烦闷善呕,头痛面赤,无汗。

壬癸甚,丙丁大汗,气逆则壬癸死。

刺手少一陰一、太一陽一。

脾热病者,先头重颊痛,烦心(《素》下有颜青二字)欲呕,身热。

热争则腰痛不可用俯仰,腹满泄,两颔(一本作额)痛。

甲乙甚,戊己大汗,气逆则甲乙死。

刺足太一陰一、一陽一明。

肺热病者,先凄凄然厥,起皮一毛一,恶风寒,舌上黄,身热。

热争则喘咳,痛走胸膺背,不得大息,头痛不甚(《素》作堪),汗出而寒。

丙丁甚,庚辛大汗,气逆则丙丁死。

刺手太一陰一、一陽一明,出一血如大豆,立已。

肾热病者,先腰痛胻酸,苦渴数饮身热。

热争则项痛而强,胻寒且酸,足下热,不欲言,其逆则项痛员员(《素问》下有淡淡二字)然。

戊己甚,壬癸大汗,气逆则戊己死。

刺足少一陰一、太一陽一。

诸当汗者,至其所胜日汗甚。

疚热病者,左颊先赤。

心热病者,颜颔先赤。

脾热病者,鼻先赤。

肺热病者,右颊先赤。

肾热病者,颐先赤。

病虽未发者,见赤色者刺之,名曰治未病。

热病从部所起者,至期而已;其刺之反者,三周而已;重逆则死。

诸治热病,先饮之寒水,乃刺之,必寒衣之,居止寒处,身寒而止。

病甚者,为五十九刺。

热病先胸胁痛满,手足躁,刺足少一陽一,补足太一陰一,病甚者为五十九刺。

热病,先身重骨痛,耳聋好瞑,刺足少一陰一,病甚者为五十九刺。

热病先眩冒而热,胸胁满,刺足少一陰一、少一陽一。

太一陽一之脉,色荣颧骨,热病也。

荣未夭(《素问》作未交,下同)曰今且得汗,待时自已。

与厥一陰一脉争见者死,其死不过三日,热病气内连肾。

少一陽一之脉,色荣颊前,热病也。

荣未夭,曰今且得汗,待时自已。

与手少一陰一脉争见者死,其死不过三日。

其热病气一穴一,三椎下间主胸中热,四椎下间主胃中热,五椎下间主肝热,六椎下间主脾热,七椎下间主肾热。

荣在骶也。

项上三椎骨陷者中也。

颊下逆颧为大瘕,下牙车为腹满,颧后为胁痛。

颊上者,鬲上也。

冬伤于寒,春必温病。

夏伤于暑,秋必病疟。

凡病伤寒而成温者,先夏至日者为病温,后夏至日者为病暑。

暑当与汗皆出勿止。

所谓玄府者,汗孔也。

曰:刺节言彻衣者,尽刺诸一陽一之奇俞,未有常处,愿卒闻之?曰:是一陽一气有余而一陰一气不足,一陰一气不足则内热,一陽一气有余则外热,两热相搏,热于怀炭,衣热不可近身,身热不可近席,腠理闭塞而不汗,舌焦唇槁HT(黄帝古针经作槁腊),嗌干,欲饮。

取天府、大杼三痏,刺中膂以去其热,补手足太一陰一以去其汗。

热去汗晞,疾于彻衣。

八十一难曰:一陽一虚一陰一盛,汗出而愈,下之即死;一陽一盛一陰一虚,汗出而死,下之即愈(与经乖错,于义反倒,不可用也)。

曰:人有四肢热,逢风寒如灸如火者,何也?曰:是人一陰一气虚,一陽一气盛,四肢热者,一陽一也。

两一陽一相得,而一陰一气虚少,少水不能灭盛火,而一陽一气独治。

独治者,不能生长也,独盛而止耳。

故逢风如灸如火者,是人当肉烁也。

曰:人身非常温也,非常热也,而烦满者,何也?曰:一陰一气少,一陽一气胜,故热而烦满。

曰:足太一陰一、一陽一明为表里,脾胃脉也,生病异者,何也?曰:一陰一陽一异位,更实更虚,更逆更顺,或从内,或从外,所从不同,故病异名。

一陽一者,天气也,主外;一陰一者,地气也,主内。

一陽一道实,一陰一道虚。

故犯贼风虚邪者,一陽一受之,则入腑;食饮不节,起居不时者,一陰一受之,则入脏。

入六腑则身热不得眠,上为喘呼;入五脏则填满闭塞,下为飧泄,久为肠澼。

故喉主天气,咽主地气,故一陽一受风气,一陰一受湿气。

故一陰一气从足上行至头,而下行循臂至指端;一陽一气从手上行至头,而下行至足。

故曰一陽一病者,上行极而下;一陰一病者,下行极而上。

故伤于风者,上先受之;伤于湿者,下先受之也。

六经受病发伤寒热病第一(中)

黄帝问曰:病热有所痛者,何也?岐伯对曰:病热者一陽一脉也,以三一陽一之盛也。

人迎一盛在少一陽一,二盛在太一陽一,三盛在一陽一明。

夫一陽一入于一陰一,故病在头与腹,乃填胀而头痛也。

曰:病身热汗出而烦满不解者何也?曰:汗出而身热者风也,汗出而烦满不解者厥也,病名曰风厥。

太一陽一为诸一陽一主气(《素问》作巨一陽一主气),故先受邪。

少一陰一其表里也,得热则上从,上从则厥。

治之表里刺之,饮之服汤。

曰:温病汗出,辄复热而脉躁疾者,不为汗衰,狂言不能食,病名曰何?曰:名曰一陰一陽一交,交者死。

人所以汗出者,皆生于谷,谷生于一精一。

今邪气交争于骨肉而得汗者,是邪退一精一胜,一精一胜则当能食而不复热。

复热者邪气也,汗者一精一气也,今汗出而辄复热者,是邪胜也,不能食者,一精一无裨也,热而留者,寿可立而倾也。

夫汗出而脉躁盛者死,今脉不与汗相应,此不胜其病,其死明矣。

狂言者是失志,失志者死。

此有三死,不见一生,虽愈必死。

病风且寒且热,炅汗出,一日数欠,先刺诸分理络脉。

汗出且寒且热,三日一刺,百日而已。

曰:何谓虚实?曰:邪气盛则实,一精一气夺则虚。

重实者内(《素问》作言)大热,病气热脉满,是谓重实。

曰:经络俱实何如?曰:经络皆实,是寸脉急而尺缓也,皆当俱治。

故曰滑则顺,涩则逆。

夫虚实者,皆从其物类治(《素问》作始),故五脏骨肉滑利,可以久长。

寒气暴上,脉满而实,实而滑一顺则生,实而逆则死。

尽满者,脉急大坚,尺满(一作涩)而不应也。

如是者,顺则生,逆则死。

所谓顺者手足温,所谓逆者手足寒也。

曰:何谓重虚?曰:脉虚气虚尺虚,是谓重虚也。

所谓气虚者言无常也,尺虚者行步恇然也,脉虚者不象一陰一也。

如此者,滑则生,涩则死,气虚者肺虚也,气逆者足寒也。

非其时则生,当其时则死,余脏皆如此也。

脉实满,手足寒,头热(一作痛)者,春秋则生,冬夏则死。

脉浮而涩,涩而身有热者死。

络气不足,经气有余者,脉口热而尺寒,秋冬为逆,春夏为顺,治主病者。

经虚络满者,尺热满,脉口寒涩,春夏死,秋冬生。

络满经虚,灸一陰一刺一陽一;经满络虚,刺一陰一灸一陽一。

曰:秋冬无极一陰一,春夏无极一陽一者,何谓也?曰:无极一陽一者,春夏无数虚一陽一明,一陽一明虚则狂;无极一陰一者,秋冬无数虚太一陰一,太一陰一虚则死。

春极治经络,夏极治经俞,秋极治六腑,冬则闭塞,治用一药而少针石。

所谓少针石者,非痈疽之谓也。

热病始手臂者,先取手一陽一明、太一陰一而汗出。

始头首者,先取项太一陽一而汗出。

始足胫者,先取足一陽一明而汗出。

臂太一陰一,(《灵枢》作一陽一)可出汗,足一陽一明可出汗。

取一陰一而汗出甚者止之一陽一,取一陽一而汗出甚者止之一陰一。

振寒凄凄,鼓颔不得汗出,腹胀烦闷,取手太一陰一。

热病三日,气口静,人迎躁者,取之诸一陽一五十九刺,以泻其热,而出其汗,实其一陰一,以补其不足。

身热甚,一陰一陽一皆静者,勿刺之。

其可刺者,急取之,不汗则泄。

所谓勿刺,皆有死征也。

热病七日八日,脉口动喘而眩者,急刺之,汗且自出,浅刺手大指间。

热病七日、八日,脉微小,病者溲血,口中干,一日半而死,脉代者一日死。

热病已得汗而脉尚躁(一本作盛),喘且复热,勿庸(一本作肤)刺,喘盛者必死。

热病七日、八日,脉不躁,不散数,后三日中有汗,三日不汗,四日死。

未汗勿庸刺。

热病先肤痛,窒鼻充面,取之皮,以第一针五十九刺。

苛鼻干(《灵枢》作诊鼻干)索于皮肺,不得索之于火,火者心也。

热病先身涩烦而热,烦闷唇嗌干,取之皮,以第一针五十九刺。

热病肤胀,口干,寒,汗出,索脉于心,不得索之于水。

水者肾也。

热病嗌干,多饮善惊,卧不能安,取之肤肉,以第六针五十九刺。

目眦赤(《灵枢》作青),索肉于脾,不得索之于木,木者肝也。

热病而胸胁痛(《灵枢》作面青胸痛),手足躁,取之筋间,以第四针,针于四逆。

筋躄目浸,索筋于肝,不得索之于金,金者肺也。

热病数惊,瘛疭而狂,取之脉,以第四针急泻有余者。

癫疾一毛一发去,索血于心,不得索之于肾,肾者,水也。

热病身重骨痛,耳聋好瞑,取之骨,以第四针五十九刺。

骨病不食,啮齿耳青赤,索骨于肾,不得索之于土,土者,脾也。

热病不知所病,耳聋,不能自收,口干,一陽一热甚,一陰一颇有寒者,热在髓也,死不治。

热病头痛颞颥,目脉紧(一本作瘈),善衄,厥热病也。

取之以第三针,视有余不足。

寒热痔(一作痛)。

热病体重,肠中热,取之以第四针于其俞及下诸指间,索气于胃络得气也。

热病侠脐急痛,胸胁满,取之涌一泉与一陰一陵泉,以第四针针嗌里。

热病而汗且出,及脉顺可汗者,取鱼际、太渊、大都、太白,泻之则热去,补之则汗出。

汗出太甚,取内踝上横脉以止之。

热病已得汗而脉尚躁盛者,此一陰一脉之极也死;其得汗而脉静者生。

热病脉常躁盛而不得汗者,此一陽一脉之极也死;其脉躁盛得汗而脉静者生。

厥,侠脊而痛,主头项几几,目■〈硫,目代石〉■〈硫,目代石〉然,腰脊强,取足太一陽一腘中血络。

嗌干口热如胶,取足少一陽一(此条出《素问》刺腰痛篇,宜在后刺腰痛内)。

热病死候有九:一曰汗不出,大颧发赤者死(《太素》云:汗不出,大颧发赤者,必不反而死)。

二曰泄而腹满甚者死。

三曰目不明,热不已者死。

四曰老人婴儿热而腹满者死。

五曰汗不出呕血(《灵枢》作呕下血)者死。

六曰舌本烂,热不已者死。

七曰咳而衄,汗出,出不至足者死。

八曰髓热者死。

九曰热而痓者死。

热而痓者,腰反折瘛疭,齿噤齘也。

凡此九者,不可刺也。

所谓五十九刺者,两手内外侧各三,凡十二痏;五指间各一,凡八痏;足亦如是;头入发际一寸傍三分(《灵枢》无分字)各三,凡六痏;更入发际三寸边五,凡十痏;耳前后口下(《灵枢》作以下)者各一,项中一,凡六痏;颠上一,囟会一,发际一,廉泉一,风池二,天柱二(《甲乙经》原缺囟会至天柱诸一穴一,今按《灵枢》经文补之)。

素问曰:五十九者,头上五行行五者,以越诸一陽一之热逆也。

大杼、膺俞、缺盆、背椎,此八者,以泻胸中之热(一作一陽一)。

气冲、三里、巨虚、上下廉,此八者,以泻胃中之热。

云门、髃骨、委中、髓空,此八者,以泻四肢之热。

五脏俞傍五,此十者,以泻五脏之热。

凡此五十九者,皆热之左右也。

(按二经虽不同,皆泻热之要一穴一也)

头脑中寒,鼻衄目泣出(《千金》作寒热头痛),神庭主之。

头痛身热,鼻窒,喘一息不利,烦满汗不出,曲差主之。

头痛目眩,颈项强急,胸胁相引,不得倾侧,本神主多。

热病(《千金》下有烦满二字)汗不出,上星主之,先取噫嘻,后取天牖、风池。

热病汗不出而苦呕烦心,承光主之。

头项痛重,暂起僵仆,鼻窒鼽衄,喘一息不得通,通天主之。

头项,恶风,汗不出,凄厥恶寒,呕吐,目系急,痛引頞,头重项痛,玉枕主之。

颊清(《千金》作喜啮颊),不得视,口沫泣出,两目眉头痛,临泣主之。

脑风头痛,恶见风寒,鼽衄鼻窒,喘一息不通,承灵主之。

头痛身热,引两颔急(一作痛),脑空主之。

醉酒风热发,两角(一作两目)眩痛,不能饮食。

烦满呕吐,率谷主之(《千金》以此条置风门)。

项强刺喑门。

热病汗不出,天柱及风池、商一陽一、关冲、腋门主之。

颈痛项不得顾,目泣出,多眵■〈目蔑〉,鼻鼽衄,目内眦赤痛,气厥耳目不明,咽喉偻引项筋挛不收,风池主之。

伤寒热盛,烦呕,大椎主之。

头重目瞑凄厥,寒热,汗不出,陶道主之。

身热头痛,进退往来,神道主之。

头痛如破,身热如火,汗不出,瘛疭(《千金》作头痛),寒热,汗不出,恶寒,里急,腰腹相引痛,命门主之。

颈项痛不可以俯仰,头痛振寒,瘛疭,气实则胁满,侠脊有寒气,热,汗不出,腰背痛,大杼主之。

风眩头痛,鼻不利,时嚏,清涕自出,风门主之。

凄凄振寒,数欠伸,鬲俞主之。

热病汗不出,上窌及孔最主之。

(《千金》作臂厥热病汗不出,皆灸刺之,此一穴一可以出汗)。

肩髆间急,凄厥恶寒,魄户主之。

项背痛引颈,魄户主之。

肩痛胸腹满,凄厥脊背急强,神堂主之。

喘逆鼽衄,肩胛内廉痛,不可俯仰,■〈月少〉季胁引少腹而痛胀,噫嘻主之。

背痛恶寒,脊强俯仰难,食不下,呕吐多涎,鬲俞(《千金》作一陽一关)主之。

热病头痛身重,悬颅主之。

胸胁胀满,背痛恶风寒,饮食不下,呕吐不留住,魂门主之。

善嚏,头痛身热,颔厌主之。

热病头痛,引目外眦而急,烦满汗不出,引颔齿,面赤皮痛,悬厘主之。

热病偏头痛,引目外眦,悬厘主之。

头目瞳子痛,不可以视,挟项强急,不可以顾,一陽一白主之。

头风痛,鼻鼽衄,眉头痛,善嚏,目如饮脱,汗出寒热,面赤颊中痛,项椎不可左右顾,目系急,瘛疭,攒竹主之。

寒热凄厥鼓颔,承浆主之。

身热痛,胸胁痛不可反侧,颅息主之。

肩背痛,寒热,瘰疬绕颈,有大气,暴聋气蒙瞀,耳目不开,头颔痛,泪出鼻衄,不得息,不知香臭,风眩喉痹,天牖主之。

热病胸中淡淡,腹满暴痛,恍惚不知人,手清,少腹(《千金》作心腹)满,瘛疭,心痛,气满不得息,巨阙主之。

头眩病身热,汗不出(《千金》作烦满汗不出),上脘主之。

身寒热,一陰一都主之。

热病象疟,振栗鼓颔,腹胀睥睨,喉中鸣,少商主之。

寒厥及热烦心,少气不足以息,一陰一湿痒,腹痛不可以食饮,肘挛支满,喉中焦干渴,鱼际主之。

热病振栗鼓颔,腹满一陰一萎,咳引一尻一溺出,虚也。

鬲中虚,食饮呕,身热汗不出,数唾血下,肩背寒热,脱色,目泣出,皆虚也。

刺鱼际补之。

病温身热,五日以上,汗不出,刺太渊。

留针一时,取之。

若未满五日,禁不可刺也。

热病先手臂瘛疭,唇口聚鼻张,目下汗出如转珠,两一乳一下二寸坚,胁满,悸,列缺主之。

六经受病发伤寒热病第一(下)

振寒瘛疭,手不伸,咳嗽唾浊,气鬲善呕,鼓颔,不得汗,烦满(《千金》作烦心身痛),因为疭衄,尺泽主之。

左窒刺右,右窒刺左。

两胁下痛,呕泄,上下出,胸满,短气,不得汗,补手太一陰一以出之。

热病烦心,心闷而汗不出,掌中热,心痛,身热如火,浸一婬一烦满,舌本痛,中冲(《千金》又作天卯)主之。

热病发一热,烦满而欲呕哕,三日以往不得汗,怵惕,胸胁痛,不可反侧,咳满溺赤,大便(《千金》作小一便)血衄不止,呕吐血,气逆,噫不止,嗌中痛,食不下,善渴,舌中烂,掌中热,饮呕,劳宫主之。

热病烦心而汗不止,肘挛腋肿,善笑不休,心中痛,目赤黄,小一便如血,欲呕,胸中热,苦不乐,太息,喉痹嗌干,喘逆,身热如火,头痛如破,短气胸痛,大陵主之。

热病烦心善呕,胸中淡淡,善动而热,间使主之。

面赤皮热,热病汗不出,中风热,目赤黄,肘挛腋肿,实则心暴痛,虚则烦心,心惕惕不能动,失智,内关主之。

心淡淡然,善惊,身热,烦心,口干,手清,逆气,呕血(《千金》作唾),时瘈,善摇头,颜青汗出不过肩,伤寒温病,曲泽主之。

多卧善唾,肩髃痛,寒,鼻鼽赤多血,浸一婬一起面,身热,喉痹如梗,目眦伤,忽振寒肩疼,二间主之。

鼻鼽衄,热病汗不出,■〈月遺〉(音迷)目,目痛瞑,头痛,龋齿痛,泣出,厥逆头痛,胸满不得息,一陽一溪主之。

热病肠澼,臑肘臂痛,虚则气鬲满,有(一作手)不一举,温留主之。

伤寒余热不尽,曲池主之。

头痛振寒,清冷渊主之。

头痛,项背急,消泺主之。

振寒,小指不用,寒热汗不出,头痛,喉痹舌卷,小指之间热,口中热,烦心心痛,臂内廉及胁痛,聋,咳,瘛疭,口干,头痛不可顾,少泽主之。

振寒寒热,肩臑肘臂痛,头不可顾,烦满身热,恶寒,目赤痛眦烂,生翳膜,暴痛,鼽衄,发聋,臂重痛,肘挛痂疥,胸中引臑,泣出而惊,颈项强,身寒,头不可以顾,后溪主之。

热病汗不出,胸痛不可息,颔肿,寒热,耳鸣,聋无所闻,一陽一谷主之。

泄风汗出,腰项急,不可以左右顾及俯仰,肩弛肘废,目痛,痂疥,生疣,瘛疭,头眩目痛,一陽一谷主之。

振寒热,颈项肿,实则肘挛,头项痛,狂易,虚则生疣,小者痂疥,支正主之。

风眩头痛,小海主之。

气喘,热病衄不止,烦心善悲,腹胀,逆息热气,足胫中寒,不得卧,气满胸中热,暴泄,仰息,足下寒,中闷,呕吐,不欲食饮,隐白主之。

热病汗不出且厥,手足清,暴泄,心腹胀痛,心尤痛甚,此胃心痛也,大都主之,并取隐白,腹满善呕烦闷,此皆主之。

热病先头重额痛,烦闷身热,热争则腰痛不可以俯仰,胸满,两颔痛甚,暴泄,善泄,饥不欲食,善噫,热中,足清,腹胀,食不化,善呕,泄有脓血,若呕无所出,先取三里,后取太白、章门主之。

热病满闷不得卧(《千金》云:不得卧,身重骨痛不相知),太白主之。

热中少气厥一陽一寒,灸之热去(《千金》作灸涌一泉)烦心不嗜食,咳而短气,善喘,喉痹身热,脊胁相引,忽忽善忘,涌一泉主之。

热病烦心,足寒清多汗,先取然谷,后取太溪,大指间动脉,皆先补之。

目痛引眦,少腹偏痛,背(一作脊)伛瘛疭,视昏嗜卧,照海主之,泻左一陰一跷,取足左右少一陰一前,先刺一陰一跷,后刺少一陰一,气在横骨上。

热病汗不出,默默嗜卧,溺黄,少腹热,嗌中痛,腹胀内肿,羡(音涎)心痛如锥针刺,太溪主之。

手足寒至节,喘一息者死。

热病刺然谷(《千金》作陷谷),足先寒,寒上至膝乃出针,善啮颊齿唇,热病汗不出,口中热痛,冲一陽一主之,胃脘痛,时寒热,皆主之。

热病汗不出,善噫腹胀满,胃热谵语,解溪主之。

厥头痛,面浮肿,烦心,狂见鬼,善笑不休,发于外有所大喜,喉痹不能言,丰一隆主之。

一陽一厥凄凄而寒,少腹坚,头痛,胫股腹痛,消中,小一便不利,善呕,三里主之。

胁痛咳逆,不得息,窍一陰一主之,及爪甲与肉交者,左取右,右取左,立已,不已复取。

手足清,烦(一作脉)热汗不出,手肢转筋,头痛如锥刺之,然不可以动,动益烦心,喉痹,舌卷干,臂内廉痛不可及,耳聋鸣,窍一陰一皆主之。

膝外廉痛,热病汗不出,目外眦赤痛,头眩,两颔痛,寒逆泣出,耳鸣聋,多汗,目痒,胸中痛,不可反侧,痛无常处,侠溪主之。

厥四逆,喘,气满,风,身汗出而清,髋髀中痛,不可得行,足外皮痛,临泣主之。

目视不明,振寒目翳,瞳子不见,腰两胁痛,脚酸转筋,丘墟主之。

身懈,寒少气,热甚恶人,心惕惕然,取飞扬及绝骨、跗下临泣,立已。

一婬一泺胫酸,热病汗不出,皆主之。

头重鼻衄及瘛疭,汗不出,烦心,足下热,不欲近衣,项痛,目翳,鼻及小一便皆不利,至一陰一主之。

身疼痛,善惊,互引鼻衄,通谷主之。

暴病头痛,身热痛,肌肉动,耳聋恶风,目眦烂赤,项不可以顾,髀枢痛,泄,肠澼,束骨主之。

鼽衄血不止,一婬一泺,头痛,目白翳,跟一尻一瘈,头顶肿痛,泄注,上抢心,目赤眦烂无所见,痛从内眦始(《千金》作翳从内眦始),腹满,颈项强,腰脊不可俯仰,眩,心痛与肩背相引,如从后触之状,身寒从胫起,京骨主之。

下部寒,热病汗不出,体重,逆气头眩,飞扬主之。

鼽衄,腰脊脚腨酸重,战栗不能久立,腨如裂,脚跟急痛,足挛引少腹痛,喉咽痛,大便难填胀,承山主之。

热病侠脊痛,委中主之。

足一陽一明脉病发一热狂走第二

黄帝问曰:足一陽一明之脉病,恶人与火,闻木音则惕然而惊,欲独闭户牖而处,愿闻其故。

岐伯对曰:一陽一明者胃脉也,胃土也,闻木音而惊者,土恶木也。

一陽一明主肌肉,其血气盛,邪客之则热,热甚则恶火。

一陽一明厥则喘闷,闷则恶人。

一陰一陽一相搏,一陽一尽一陰一盛,故欲独闭户牖而处(按一陰一陽一和薄至此,本在《素问》脉解篇,士安移续于此)。

曰:或喘而生者,或喘而死者,何也?曰:厥逆连脏则死,连经则生。

曰:病甚则弃衣而走,登高而歌,或至不食数日,逾垣上屋,非其素所未能,病反能者何也?曰:一陰一陽一争而外并于一陽一(此八字亦《素问》脉解篇文)。

邪盛则四肢实,实则能登高而歌。

热盛于身,故弃衣而欲走。

一陽一盛,故妄言,骂詈不避亲疏。

大热遍身,故狂言而妄见妄闻,视足一陽一明及大络取之,虚者补之,血如实者泻之。

因令偃卧,居其头前,以两手四指按其颈动脉久持之,卷而切推之,下至缺盆中,复上如前,热去乃已,此所谓推而散之者也。

身热狂走,谵语见鬼,瘛疭,身柱主之。

狂,妄言,怒火恶火,善骂詈,巨厥主之。

热病汗不出,鼽衄,眩,时仆而浮肿,足胫寒,不得卧,振寒,恶人与木音,喉痹龋齿,恶风,鼻不利,多善惊,厉兑主之。

四厥手足闷者,使人久持之,厥热(一本作逆冷)胫痛,腹胀,皮痛,善伸数欠,恶人与木音,振寒,嗌中引外痛,热病汗不出,下齿痛,恶寒目急,喘满寒栗,断口噤僻,不嗜食,内庭主之。

狂歌妄言,怒,恶人与火,骂詈,三里主之。

一陰一衰发一热厥一陽一衰发寒厥第三

黄帝问曰:厥之寒热者,何也?岐伯对曰:一陽一气衰于下则为寒厥,一陰一气衰于下则为热厥。

曰:热厥必起于于足下者,何也?曰:一陽一气起于足五指之表。

一陰一脉者,集于足下而聚于足心,故一陽一胜则足下热。

曰:寒厥必起于五指而上于膝者,何也?曰:一陰一气起于五指之里,集于膝下而聚于膝上,故一陰一气盛则从五指到膝上寒。

其寒也,不从外,皆从内。

曰:寒厥何失而然也?曰厥一陰一者,众筋之所聚(《素问》作前一陰一者宗筋之所聚),太一陰一、一陽一明之所合。

春夏则一陽一气多而一陰一气少,秋冬则一陰一气盛而一陽一气衰。

此人质壮,以秋冬夺于所用,下气上争不能复,一精一气溢下,邪气从而上之。

所中(《素问》所中二字作气因于中)一陽一气衰,不能渗营其经络,一陽一气日损,一陰一气独在,故手足为之寒。

曰:热厥何如?曰:酒入于胃,则络脉满而经脉虚。

脾主为胃行其津一液者也。

一陰一气虚则一陽一气入,一陽一气入则胃不和,胃不和则一精一气竭,一精一气竭则不营其四肢。

此人必数醉,若饱以入房,气聚于脾中不得散,酒气与谷气相搏,热遍于身,内热而溺赤。

夫酒气盛而慓悍,肾气日衰,一陽一气独盛,故手足为之热。

曰:厥或令人腹满,或令人暴不知人,或至半日,远至一日,乃知人者,何谓也?曰:一陰一气盛于上则下虚,下虚则腹满,腹满(《素问》腹满二字作一陽一气盛于上)则下气重上而邪气逆,逆则一陽一气乱,一陽一气乱则不知人矣。

太一陽一之厥则肿首,头重,足不能行,发为眩仆。

一陽一明之厥,则癫疾,欲走呼,腹满不得卧,面赤而热,妄见妄言。

少一陽一之厥,则暴聋,颊肿而热,胁痛,不可以运。

太一陰一之厥,则腹满填胀,后不利,不欲食,食则呕,不得卧。

少一陰一之厥,则舌干溺赤,腹满心痛。

厥一陰一之厥,则少腹肿痛,填胀,泾溲不利,好卧屈膝,一陰一缩,胻内热。

盛则泻之,虚则补之,不盛不虚,以经取之。

请言解论,与天地相应,四时相副,人参天地,故可为解。

下有渐洳,上生薄苇,此所以知气形之多少也。

一陰一陽一者,寒暑也,热则滋雨而在上,根一茎一(《灵枢》作亥)少汁,人气在外,皮肤缓,腠理开,血气盛,汗大一泄,皮淖泽。

寒则地冻水冰,人气在中,皮肤致,腠理闭,汗不一泄,血气强,皮坚涩。

当是之时,善行水者,不能往冰;善穷地者,不能凿冻。

夫善用针者,亦不能取四逆,血脉凝结,坚搏不往来,亦不可即柔。

故行水者,必待天温冰释;穷地者,必待冻解,而后地可穷。

人脉犹是,治厥者,必先熨火以调和其经,掌与腋,肘与脚,项与脊,以调其气。

大道已通,血脉乃行。

后视其病,脉淖泽者,刺而平之,坚紧者,破而决之,气下乃止,此所谓解结。

用针之类,在于调气。

气积于胃,以通营卫,各行其道。

宗气留积在海,其下者注于气街,上行者注于息道。

故厥在足,宗气不下,脉中之血凝而留止,弗之火调,针弗能取。

用针者,必先察其经络之虚实,切而循之,按而弹之,视其应动者,乃后取而下之。

六经调者,谓之不病,虽病谓之自已。

一经上实下虚而不通者,此必有横络盛加于大经,令之不通。

视而泻之,通而决之,是所谓解结者也。

上寒下热,先刺其项太一陽一久留之,已刺则火熨项与肩臂,令热下合(一本作冷)乃止,所谓推而上之者也。

上热下寒,视其虚脉而陷下于经络者取之,气下而止,所谓引而下之者也。

刺热厥者,留针反为热;刺热厥者,二一陰一一一陽一;刺寒厥者,一一陰一二一陽一。

所谓二一陰一者,二刺一陰一;所谓二一陽一者,二刺一陽一。

热厥取太一陰一、少一陽一。

寒厥取一陽一明、少一陰一,于足留之。

厥胸满面肿者,肩中热,暴言难,甚则不能言,取足一陽一明。

厥气走喉而不言,手足微满清,大便不利,取足少一陰一。

厥而腹膨膨,多寒气,腹中爂爂(音最,《九墟》作荣),便溲难,取足太一陰一。

厥逆为病,足暴清,胸中若将裂,腹肠若以刀切之,填而不食,脉大皆涩缓,取足少一陰一,清取足一陽一明,清则补之,温则泻之。

厥逆腹满一胀,肠鸣,胸满不得息,取之下胸三肋间咳而动应手者,与背俞以指按之立快。

足厥喘逆,足下清至膝,涌一泉主之。

太一陽一中风感于寒湿发痓第四

热病而痓者,腰反折,瘛疭,齿噤龂。

张仲景曰:太一陽一病,其证备,其身一体强,几几然,脉反沉迟者,此为痓。

夫痓脉来,按之筑筑而弦,直上下行。

刚痓为病,胸满口噤,卧不着席,脚挛急,其人必齘齿。

病发一热,脉沉细为痓。

痓家其脉伏坚,直上下。

太一陽一病,发一热无汗恶寒,此为刚痓。

太一陽一病,发一热汗出不恶寒,此为柔痓。

太一陽一中湿病痓,其脉沉,与筋平。

太一陽一痛,无汗,小一便少,气上冲胸,口噤不能语,欲作刚痓。

然刚痓太一陽一中风感于寒湿者也,其脉往来进退,以沉迟细,异于伤寒热病。

其治不宜发汗,针灸为嘉。

治之以药者,可服葛根汤。

风痓身反折,先取太一陽一及腘中及血络出一血。

痓,中有寒,取三里。

痓取之一陰一跷及三一毛一上及血络出一血。

痓取囟会、百会,及天柱、鬲俞、上关,光明主之。

痓目不昫,刺脑户。

痓脊强反折瘛疭,癫疾头重,五处主之。

痓互引善惊,太冲主之。

痓反折,心痛,形气短一尻一填涩,小一便黄闭,长强主之。

痓脊强互引,恶风时振栗,喉痹,大气满,喘,胸中郁郁,气热,■〈硫,目代石〉■〈硫,目代石〉,项强,寒热,偃仆不能久立,烦满里急,身不安席,大椎主之。

痓筋痛急互引,肝俞主之。

热痓,脾俞及肾俞主之。

热痓互引,汗不出反折,一尻一臂内痛似瘅疟状,膀一胱俞主之。

痓反折互引,腹胀腋挛,背中怏怏,引胁痛,内引心,中膂内,肺俞主之。

又刺一陽一明,从项而数背椎侠脊膂而痛,按之应手者,刺之尺泽,三痏立已。

痓互引身热,然谷、譩譆主之。

痓反目憎风,刺丝竹空主之。

痓互引,唇吻强,兑端主之。

痓烦满,龈交主之。

痓口噤,互引口干,小一便赤黄,或时不禁,承浆主之。

痓口噤,大迎主之。

痓不能言,翳风主之。

痓先取太溪,后取太仓之原主之。

痓脊强里紧,腹中拘痛,水分主之。

痓脊强,口不开,多唾,大便难,石关主之。

痓脊强反折,京门主之。

痓腹大坚不得息,期门主之。

痓上气,鱼际主之。

痓互引,腕骨主之。

热病汗不出,善呕苦,痓身反折,口噤,善鼓颔,腰痛不可以顾,顾而有似拔者,善悲,上下取之出一血,见血立已。

痓身反折,口噤喉痹不能言,三里主之。

痓惊互引,脚如结,腨如裂,束骨主之。

痓目反白多,鼻不通利,涕黄更衣(一本作便出一血),京骨主之。

痓脊强,项眩痛,脚如结,腨如裂,昆仑主之。

痓互折,飞扬主之。

一陰一陽一相移发三疟第五

黄帝问曰:夫疟疾皆生于风,其以日作,以时发者,何也?岐伯对曰:疟之始发,先起于毫一毛一,欠伸乃作,寒栗鼓颔,腰脊俱痛,寒去则内外俱热,头痛如破,渴欲饮水。

曰:何气使然?曰:一陰一陽一上下交争,虚实更作,一陰一陽一相移也。

一陽一并于一陰一,则一陽一实而一陰一虚。

一陽一明虚则寒栗鼓颔也;太一陽一虚则腰背头项痛;三一陽一俱虚则一陰一气(一作二一陰一)胜,一陰一气胜则骨寒而痛,寒生于内,故中外皆寒。

一陽一胜则外热,一陰一虚则内热,内外皆热,则喘渴,故欲冷饮。

此皆得之夏伤于暑,热气盛,藏于皮肤之内肠胃之外,此营气之所舍也。

令人汗出空疏,腠理开,因得秋气,汗出遇风,得浴,水气舍于皮肤之内,与卫气并居。

卫气者,昼行于一陽一,夜行于一陰一,此气得一陽一而外出,得一陰一而内薄,内外相搏,是以日作。

曰:其间日而作者何也?曰:其气之舍深,内薄于一陰一,一陽一气独发,一陰一邪内著,一陰一与一陽一争不得出,是以间日而作。

曰:其作日晏与其日早,何气使然?曰:邪气客于风府,循膂而下,卫气一日一一夜,大会于风府,其明日日下一节,故其作也晏。

此皆客于脊背,每至于风府则腠理开,腠理开则邪气入,邪气入则病作,以此日作稍益晏也。

其出于风府日下一节,二十一日下至骶骨,二十二日入于脊内,注于太冲之脉(《素问》二十一作二十五,二十五作二十六,太冲作伏膂),其气上行,九日出于缺盆之中,其气日高,故作日益早。

其间日发者,由邪气内薄于五脏,横连募原,其道远,其气深,其行迟,不能与营气俱行,不能偕出,故间日乃作。

曰:卫气每至于风府,腠理乃发,发则邪入,入则病作。

今卫气日下一节,其气之发,不当风府,其日作奈何?曰:(《素问》此下有八十八字,《甲乙经》本无,故不抄入)风无常府,卫气之所发,必开其腠理,邪气之所合则其病作(《素问》作则其府也)。

曰:风之与疟相似同类,而风独常在,疟得有时休者,何也?曰:风气常留其处故常在,疟气随经络次而内传(《素问》作沉以内薄),故卫气应乃作。

曰:疟先寒而后热者何也?曰:夏伤于大暑,汗大出,腠理开发,因遇风,夏气凄沧之水寒迫之,藏于腠理及皮肤之中,秋伤于风,则病成矣。

夫寒者一陰一气也,风者一陽一气也,先伤于寒而后伤于风,故先寒而后热,病以时作,名曰寒疟也。

曰:先热而后寒者何也?曰:此先伤于风,后伤于寒,故先热而后寒,亦以时作,名曰温疟也。

其但热而不寒者,一陰一气先绝,一陽一气独发,则热而少气烦冤,手足热而欲呕者,名曰瘅疟。

曰:经言有余者泻之,不足者补之。

今热为有余,寒为不足。

夫疟之寒,汤火不能温,及其热,冰水不能寒,此皆有余不足之类。

当此之时,良工不能止,必待其自衰乃刺之何也?曰:经言无刺熇熇之热,无刺浑浑之脉,无刺漉漉之汗,为其病逆,未可治也。

夫疟之始发也,一陽一气并于一陰一。

当是之时,一陽一虚一陰一盛而外无气,故先寒栗也。

一陰一气逆极,则复出之一陽一,一陽一与一陰一并于外,则一陰一虚而一陽一实,故先热而渴。

夫疟并于一陽一则一陽一胜,并于一陰一则一陰一胜;一陰一胜者则寒,一陽一胜者则热。

热疟者,风寒气不常也,病极则复至。

病之发也,如火之热,如风雨不可当也。

故经曰:方其盛必毁,因其衰也,事必大昌。

此之谓也。

夫疟之未发也,一陰一未并一陽一,一陽一未并一陰一,因而调之,真气乃安,邪气乃亡。

故工不能治已发,为其气逆也。

疟之且发也,一陰一陽一之且移也,必从四末始。

一陽一已伤,一陰一从之,故气未并,先其时坚束其处,令邪气不得入,一陰一气不得出,审候见之。

在孙络盛坚而血者,皆取之,此其往而未得并者也。

曰:疟不发其应何如?曰:疟者,必更盛更虚,随气之所在,病在一陽一则热而脉躁;在一陰一则寒而脉静;极则一陰一陽一俱衰,卫气相离,故病得休;卫气集则复病。

曰:时有间二日或至数日发,或渴或不渴,其故何也?曰,其间日,邪气与卫气客于六腑而相失,时不相得,故休数日乃发也。

一陰一陽一更胜,或甚或不甚,故或渴或不渴。

曰:夏伤于暑,秋必病疟,今不必应者,何也?曰:此应四时也。

其病异形者,反四时也。

其以秋病者寒甚,以冬病者寒不甚,以春病者恶风,以夏病者多汗。

曰:温疟与寒疟者,皆安舍,其在何脏?曰:温疟者,得之于冬,中于风寒,寒气藏于骨髓之中,至春则一陽一气大发,寒气不能出,因遇大暑,脑髓铄,肌肉消,腠理发泄,或有所用力,邪气与汗皆出,此病藏在肾,其气先从内出之于外。

如是者,一陰一虚而一陽一盛,一陽一盛则热衰矣。

衰则气反复入,复入则一陽一虚,一陽一虚则寒矣。

故先热而后寒,名曰温疟。

曰:瘅疟何如?曰:肺素有热,气盛于身,厥气逆上,中气实而不外泄,因有所用力,腠理开,风寒舍于皮肤之内分肉之间而发,发则一陽一气盛,一陽一气盛而不衰则病矣。

其气不反之一陰一,故但热而不寒,气内藏于心而外舍分肉之间,令人消铄脱肉,故名曰瘅疟。

疟脉满大急,刺背俞,用中针傍五胠俞各一,适肥瘦出一血。

疟脉小实急,灸胫少一陰一,刺指井。

疟脉缓大虚,便用一药,不宜用针。

凡治疟,先发如食顷,乃可以治,过之则失时,一,疟不渴间日而作,《九卷》曰,取足一陽一明,《素问》刺太一陰一。

渴而间日作,《九卷》曰,取手少一陽一,《素问》刺足少一陽一。

一,瘟疟汗不出,为五十九刺(解在热病部)。

一,足太一陽一疟,令人腰痛头重,寒从背起,先寒后热渴,渴止汗乃出,难已,间日作,刺腘中出一血(《素问》先寒后热下有熇熇喝喝然五字)。

一,足少一陽一疟,令人身一体解■〈亻亦〉,寒不甚,恶见人,心惕惕然,热多汗出甚,刺足少一陽一。

一,足一陽一明疟,令人先寒,洒淅洒淅,寒甚久乃热,热去汗出,喜见日月光火气乃快然,刺一陽一明跗上,及调冲一陽一。

一,足太一陽一疟,令人不乐,好太息,不嗜食,多寒少热,汗出,病至则善呕,呕已乃衰,即取之足太一陰一。

一,足少一陰一疟,令人呕吐甚,多寒少热,欲闭户牖而处,其病难已,取太溪。

一,足厥一陰一疟,令人腰痛,少腹满,小一便不利如癃状,非癃也。

数便,意恐惧气不足,腹中悒悒,刺足厥一陰一。

一,肺疟,令人心寒,甚热,热间善惊,如有所见者,刺手太一陰一、一陽一明。

一,心疟,令人烦心甚,欲得见清水,寒多(《素问》作反寒多,《太素》作及寒多),不甚热,刺手少一陰一,是谓神门。

一,肝疟,令人色苍苍然(《素问》下有太息二字),其状若死者,刺足厥一陰一见血。

一,脾疟,令人病寒,腹中痛,热则肠中鸣,鸣已汗出,刺足太一陰一。

一,肾疟,令人凄凄然(《素问》作洒洒然),腰脊痛宛转,大便难,目眴眴然,手足寒,刺足太一陽一、少一陰一。

一,胃疟,令人且病寒,善饥而不能食,食而支满腹大,刺足一陽一明、太一陰一横脉出一血。

一,疟发身热,刺跗上动脉,开其空,出一血立寒。

一,疟方欲寒,刺手一陽一明、太一陰一,足一陽一明、太一陰一。

一,诸疟如脉不见者,刺十指间出一血,血去必已。

先视身之赤如小豆者,尽取之。

一,十二疟者,其发各不同时,察其病形,以知其何脉之病。

先其发时,如一食顷而刺之,一刺则衰,二刺则知,三刺则已,不已刺舌下两脉出一血,不已刺郄中盛经出一血,又刺项以下侠脊者必已。

舌下两脉者,廉泉一穴一也。

一,刺疟者,必先问其病之所先发者,先刺之。

先头痛及重者,先刺头上及两额两肩间出一血;先项背痛者,先刺之;先腰脊痛者,先刺郄中出一血;先手臂痛者,先刺手少一陰一、一陽一明十指间;先足胫酸痛者,先刺足一陽一明十指间出一血。

风疟,发则汗出恶风,刺足三一陽一经背俞之血者。

胫酸痛,按之不可,名曰肘髓病,以镵针针绝骨出其血,立已。

身一体小痛,刺诸一陰一之井无出一血,间日一刺。

■〈疒皆〉疟,神庭及百会主之。

■〈疒皆〉疟,上星主之,先取噫嘻,后取天牖、风池、大杼。

■〈疒皆〉疟,取完骨及风池、大杼、心俞、上窌、噫嘻、一陰一都、太渊、三间、合谷、一陽一池、少泽、前谷、后溪、腕骨、一陽一谷、侠溪、至一陰一、通谷、京骨,皆主之。

疟振寒,热甚狂言,天枢主之。

疟热盛,列缺主之。

疟寒厥及热厥,烦心善哕,心满而汗出,刺少商出一血立已。

热疟口干,商一陽一主之。

疟寒甚(《千金》下云欲呕沫),一陽一溪主之。

风疟汗不出,偏历主之。

疟面赤肿,温留主之。

痎疟,心下胀满痛,上气,灸手五里,左取右,右取左。

疟项痛,因忽暴逆,腋门主之。

疟发有四时,面上赤,■〈硫,目代石〉■〈硫,目代石〉无所见,中渚主之。

疟食时发,心痛,悲伤不乐,天井主之。

风疟,支正主之。

疟背膂振寒,项痛引肘腋,腰痛引少腹,四肢不一举,少海主之。

疟不知所苦,大都主之。

疟多寒少热,大钟主之。

疟咳逆心闷,不得卧,呕甚,热多寒少,欲闭户牖而处,寒厥足热,太溪主之。

疟热少气,间寒不能自温,填胀切痛引心,复溜主之。

疟不嗜食,厉兑主之。

疟瘛疭惊,股膝重,胻转筋,头眩痛,解溪主之。

疟日西发,临泣主之。

疟振寒,腋下肿,丘墟主之。

疟从胻起,束骨主之。

疟多汗,腰痛不能俯仰,目如脱,项如拔,昆仑主之。

疟,实则腰背痛,虚则鼽衄,飞扬主之。

疟头重,寒背起,先寒后热,渴不止,汗乃出,委中主之。

疟不渴,间日作,昆仑主之。

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
《针灸甲乙经》古代医书
起名测名
黄历查询
诗词歌赋
实用查询
免费测试
猜你喜欢
网名大全

六经受病发伤寒热病第一(上)黄帝问曰:夫热病者,《针灸甲乙经》卷七

© 2007-2022 喜蜜滋

手机版】 【电脑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