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家诗话总龟后集
卷十九
隐逸门
世人谓(论)渊明,皆以其专用肥遁,初无康济之念,能知其心者寡也。
尝求其集,若云:“岁月掷人去,有志不获骋。”
又有云:“猛志逸四海,骞翮思远翥。
荏苒岁月颓,此心稍已去。”
其自乐田亩,乃卷怀不得已耳。
士之出处,未易为世俗言也。
《韵语一陽一秋》[《溪诗话》卷八]
瓢之为器,贫者所用,故颜子以一瓢饮,而扬子比之山雌。
文康公筑室泛金溪上,阖门千指,朝齑暮盐,未尝敢以贫为病。
尝因溪结亭,号曰瓢饮,盖欲少见慕贤好古、安贫乐道之意。
予尝有诗云:“我不学许由隐烟雾,得瓢不饮惟挂树。
又不学德义居虎丘,带瓢入市多骑牛。
分无玉瓯囊古锦,病渴文园只瓢饮。
不(下)瞰金溪新结亭,未须引吸如长鲸。
但愿金溪化为酒,岁岁持瓢醉花柳。”
[《韵语一陽一秋》卷二○]
《杜寻苑(范)十隐居》云:“侍立小童清。”
义山《忆正一》云:“炉烟销尽寒灯晦,童子开门雪满松。”
子厚云:“日午独眠(觉)无余声,山童隔竹敲茶臼。”
秀老云:“夜深童子唤不起,猛虎一声山月高。”
闲弃山间累年,颇得此数诗气味。
[《溪诗话》卷四]
陈抟负经纶才,历五季乱离,游行四方,志不遂,入武当山,后隐居华山。
自晋汉以后,每闻一朝革命,颦蹙数日。
人有问者,瞪目不答。
一日,方乘驴游华一陰一市,闻太祖登极,惊喜大笑。
问其故,又笑曰:“天下自此定矣。”
太祖方潜龙时,抟尝见天日之表,知太平之有自矣。
遁迹之初,有诗云:“十年踪迹走红尘,回首青山入梦频。
紫陌纵荣争及睡,朱门虽贵不如贫。
愁闻剑戟扶危主,闷见笙歌聒醉人。
携取旧书归旧隐,野花啼鸟一般春。”
岂浅哉!邵伯一温一 《易学辨惑》
陈抟,周世宗尝召见[赐号白云先生]。
太平兴国初,再召赴阙。
太宗赐诗云:“曾向前朝出(号)白云,后来消息杳无闻。
如今若肯随征召,总把三峰乞与君。”
先生服华一陽一巾,草屦垂绦,以宾礼见,赐坐。
《渑水燕谈》[卷四]
康节除秘书省校书郎颍州一团一 练推官,辞,不许。
既受命即引疾不起,且以诗答乡人曰:“平生不作皱眉事,天下应无切齿人。
断送落花安用雨,装添旧物岂须春!幸逢尧舜为真主,且放巢由作外臣。
六十病夫宜揣分,监司无用苦开陈。”
《言行录》
后复再召,抟辞曰:“九重仙诏,休教丹凤衔来;一片野心,已被白云留住。”
《辩惑》
种放别业在终南山,后生从之学者甚众。
一性一颇嗜酒,躬耕种秫以自酿。
所居有林泉之胜,殊为幽绝。
真宗闻之,遣中使携画工图之,开龙图阁,召辅臣观焉,上欲(叹)赏之。
其后复闻魏野居有幽致,帝亦遣人图之。
故野有诗云:“幽居帝画看。”
《渑水燕谈》[卷四]
张横渠《八翁吟》诗十首:“步虚声里八奇翁,八奇须信古英雄。
宾朋未散山翁醉,听歌同入醉乡中。”
“傅岩岩下筑岩翁,幽通心与帝心通。
忧勤未感思贤梦,相霖何日见成功!”“磻溪溪畔钓鱼翁,濯缨溪水听溪松。
龟猷未告非熊兆,渔蓑堪笑老龙钟。”
“老原原上卜年翁,感天功业动天聪。
流言未信成王悟,悟成全得起禾风。”
“龟山山下感麟翁,麟翁知己几时逢。
自从颜孟希踪后,几人今日更希踪!”“青牛西去伯一陽一翁,当年夫子叹犹龙。
立言为恐真风丧,岂知言立丧真风。”
“寓言豪诞漆园翁,夸谈名理浩无穷。
早知悬解人间世,争知悬解不言中!”“一身无碍竺乾翁,遍圆身世戒身同。
船师从我乘桴去,顽空中与指真空。”
“褒斜谷口卧龙翁,量如一江一 海气如虹。
不应三顾逢先主,至今千载慕冥鸿。”
“篮舆多病八吟翁,云宾溪叟恣游从。
清时无事青山醉,青山仍醉最青峰。”
处士魏野字仲先,陕州人。
居于东郊,筑草堂,有水竹之胜。
好弹琴,作诗清苦,多闻于时。
前后郡中皆所礼遇。
上祀汾一陰一召之,辞疾不至。
野以诗贽公曰:“从前辅相皆频出,独在中书十五秋。
泰岳汾一陰一俱礼毕,这回好伴赤松游。”
公览之,喜形于色,以酒茗药物为答。
素编先公遗札,有公自写此诗数本。
《王文公正遗事》
旦得诗感悟,以疾屡辞政一柄一,遂拜太尉、玉清昭应宫使。
又曰:魏野谓寇准曰:“自古功名盖世少有全者。”
因与诗曰:“好去上天辞将相,归来平地作神仙。”
及贬,始悔不用野之言云。
《仁宗政要》
《复斋漫录》云:晋皇甫谧《高士传》载,四皓见秦政虐,乃避入蓝田山,作歌曰:“汉之(莫莫)高山,深谷逶迤。
烨烨紫芝,可以疗饥。
唐虞世远,吾将安归!驷马高盖,其忧甚大。
富贵之畏人,不如贫贱之肆志。”
[《渔隐从话》后集卷一]
林逋字君复,居杭州西湖之孤山。
真宗闻其名,赐号和靖处士,诏长吏岁时劳问。
逋工于画,善为诗,如[“草泥行郭索,云木叫钩辀”,颇为士大夫所称。
又]《梅花诗》云:“疏影横斜水清浅,暗香浮动月黄昏。”
评诗者谓前世咏梅者多矣,未有此句也。
及(又)其临终为句云:“茂陵他日求遗稿,尤喜初(曾)无《封禅书》。”
尤为人称诵。
自逋之卒,湖山寂寥,未有继者。
《归田录》[卷二]
又《青箱杂记》云:逋,景祐初尚无恙。
范文正公亦过其庐,赠逋诗曰:“巢由不愿仕,尧舜岂遗人?”
又曰:“风俗因君厚,文章到老醇。”
其激赏如此。
《言行录》
武夷之溪东流凡九曲,而第五曲为最深。
盖其山自北而南者,至此而尽耸。
全石为一峰,拔地千尺。
上小一平处,微戴土生林木,极苍翠可玩。
而四隤稍下,则反削而入如方屋帽者,旧经所谓大隐屏也。
……直屏下两麓相抱之中,西南向为屋三间者,仁智堂也。
堂左右两室,左曰隐求,以待栖息。
朱氏《隐求室》诗曰:“晨窗林影开,夜枕山泉响。
隐去复何求,无言道心长。”
丘氏诗曰:“抱□(膝)小窗深,读书空谷响。
一笑有会心,纷纷自□长。”
项氏诗曰:“种桑不疗寒,莳粟长苦饥。
饥寒□□(亦时)有,但使愿无违。”
袁氏诗曰:“本是山中人,归作山中友。
岂同荷筱老,永结躬耕耦。
浮云一出岫,肤寸弥九有。
此志未可量,见之千载后。”
刘平父诗曰:“宁怀栖遁情,闲袖经纶手。
风云倘未期,猿鹤且为友。”
万氏诗曰:“平生区中缘,中岁从黄绮。
出处本无心,谁云今隐几?”
黄子厚诗曰:“隐侧混樵牧,坚高存圣功。
怀哉得所尚,一瓢从屡空。”
[《朱文公文集》卷九,他人和诗系本集编者辑]
韩氏《次棹歌韵》:“宛宛溪流叠九湾,山猿时下鸟关关。
钓矶茶灶山中乐,大隐屏边日月闲。”
[同上]
淮南小山作《招隐》,极道山中穷苦之状,以风切遁世之士使无遐心,其旨深矣。
其后左太冲、陆士衡相继有作,虽极清丽,顾乃自为隐遁之辞,遂与本题不合。
故王康琚作诗以反之,虽正左、陆之误,而所述乃老氏之言,又非小山本意也。
十月十六日夜坐,许生(“生”作“进之”)挟琴过予书堂,夜久月明,风露凄冷,生挥弦度曲,声甚悲壮。
既乃更为《招隐》之一操一,而曰:“谷城老人尝欲为予依永作辞而未就也。”
予感其言,因为推本小山遗意,戏作一阕,[又为一阕]以反之,口授许生,写呈谷城老者[及]诸名胜,请共赋之,以备山中异时故事云:“南山之幽,桂树之稠,枝相樛,高拂千崖素秋。
下临深谷之寒流。
王孙何处,扳援久淹留!闻说山中,虎豹昼嗥;闻说山中,熊罴夜咆。
丛薄深林鹿呦呦。
猕猴与君居,山鬼伴君游。
君独一胡一 为自聊。
音留。
岁云暮矣将焉求。
思君不见,我心徒离忧。”
“南山之中,桂树秋风,云冥濛。
下有寒栖老翁。
木食涧饮迷春冬。
此间此乐,优游眇何穷?我一爱一[一陽一]林,春葩昼红;我一爱一陰一崖,寒泉夜淙。
竹柏含烟怕(悄)青葱。
徐行发《商歌》(清商),安坐抚孤(枯)桐。
不问簟(箪)瓢屡空,但把(抱)明月甘长终。
人间虽乐,此心谁与同!”右《隐》(按:以上见《朱文公集》卷一,第一首作“招隐”,第二首作“反招隐”,文集无下二首)“南山之阿,桂树婆娑,云嵯峨。
下荫连蜷旧柯。
秋思渺渺秋风多。
王孙不见,扳援时寤歌。
岑寂空山,良宵月华。
诘曲前溪,春流迅波,秀木盘纡杂青莎。
猿猴慕熊罴,麋鹿友麚。
荒忽淹留奈何,思君使我长咨嗟。
人间岁月,惊心易蹉跎。”
“幽居中林,散发披襟,山嵚崟,慰此栖迟素心。
绿绮一曲传清音。
超然忘世,谁能共浮沉。
远汲寒溪,烟雨昼一陰一;独宿空斋,哀猿夜吟。
竹柏摇风更萧森。
春兰得芳纫,秋菊伴孤斟。
此意宁论古今。
劝君与我同投簪。
徜徉归去,歌谷云深。”
右《反招隐》
恬退门
《蔡宽夫诗话》云:乖崖少喜任侠,学击剑,尤乐闻神仙事。
为举子时,尝从陈希夷欲分华山一半。
希夷以纸笔蜀笺赠之。
公笑曰:“吾知先生之旨矣,殆欲驱我入闹处乎?”
然一性一极清介,居无妾媵,不事服玩。
朝衣之外,燕处惟纱帽皂绦,一黄土布裘而已。
至今人传其画象,皆作此饰。
始及第时,尝以诗寄傅霖逸人云:“前年失脚下鱼矶,苦恋明时不忍归。
为报巢由莫相笑,此心非是一爱一轻肥。”
李顺之乱,乖崖帅蜀,有诗寄陈希夷云:“一性一愚不肯住山林,刚要清流拟致君。
今日星驰剑南去,回头惭愧华山云。”
皆[见]真(其)素志也。
[《渔隐从话》后集卷一九]
《复斋漫录》云:唐一人诗:“有意效承平,无功答圣(盛)明。
灰心缘忍事,霜鬓为论兵。
道直身还在(泰),恩深(思屯)命转轻。
梅盐非拟议,葵藿是平生。
白日长垂照,青蝇谩发声。
嵩一陽一旧田宅(地),终使谢(拟自)归耕。”
中书后堂□(北)轩西壁有题灰心霜鬓之句者,验其笔迹,旧相李公迪之书也。
李入相时,边兵未动,意在忍事之语。
元献《中书即事》诗叙其事云:“惨惨高槐落,凄凄余菊寒。
粉墙多记墨,聊为拂尘看。”
正为此也。
苕溪渔隐曰:“《蔡宽夫诗话》以‘灰心缘忍事,霜鬓为论兵’之句是裴晋公作,李文定尝亲书于中书壁间。”
[同上卷二○]
《蔡宽夫诗话》云:“正献公以清德直道闻天下,而风姿尤奇古。
年近七十,发鬓皤然无一一茎一黑者。
居相位未几,以岁旦请老,一章得谢,退居睢一陽一。
欧一陽一文忠公未显时,正献推荐特厚。
及文忠为留守,日与公酬唱,文公(忠)有答公见赠,末章云:‘报国如乖愿,归耕宁买田。
期无辱知己,肯逐利名迁?’熙宁初,文忠致政归汝一陰一,时正献捐馆已十有五年矣。
文忠复用前诗题其祠堂云:‘门生今白首,墓木已苍烟。
报国如乖愿,归耕宁买田。
此言今践,知不愧黄泉。
’”苕溪渔隐曰:“《昭陵诸臣传》云,庆历四年[正献]拜中书门下平章事。
每内降与恩泽者,积数十而面纳上前。
上尝谓谏官欧一陽一修曰:‘外人知衍封还内降。
吾居禁中,有求恩[泽]者,每以衍不可告之而止者,多于所封还也。
’由是,侥幸[者]不悦,出知兖州。
明年正旦上表曰:‘臣年七十,愿还上印绶。
’乃以太子少师致仕。
议者谓故相一上章得请,以三少致仕,皆非故事。
盖宰相贾昌朝疾之[也]。
蔡宽夫云正献居相位未几,以岁旦请老,不言[出]镇东鲁,盖阙文也。”
[同上卷二一]
《迂叟诗话》云:王太尉旦从车驾过陕,魏野贻诗曰:“昔时宰相年年替,君在中书十一(二)秋。
西祀东封俱已了,如今好伴赤松游。”
王袖其诗以呈上,累表请退,上不许。
苕溪渔隐曰:“余按《三朝正史》云,旦登一柄一用十八年,为相仅一纪。
素羸多疾,又以名位太重,忧畏不自安。
连岁拜章求解。
上素重其德望,闻其引退,甚不乐,优诏褒答,继以面谕。
旦一日独对滋福殿,令左右扶掖而升,复求逊位。
上睹其瘦瘁,悯然许之。
则《迂叟诗话》以为上不许,盖误矣。
其《蔡宽夫诗话》云遂得谢,此言良是。”
[同上卷二○]
《刘(蔡)宽夫诗话》云:莱公自永兴被召,魏野以诗送之曰:“好去上天辞富贵,却来平地作神仙。”
王文正从东封回,野亦寄以绝句云:“西祀东封今已了,好来相伴赤松游。”
文正袖此诗求退,遂得谢。
莱公晚岁南迁,世多言不能如文正用野言,盖志士仁人亦各有志。
观莱公末年所为,岂愧文正也哉!山人处士,其言[不得]不如此,或用或不用,各系其人。
要之,不溺于富贵以(与)贪得则一也。
野有子,亦[有]父风。
宋景文尝赠以诗云:“姓名高士传,父子少微星。”
[同上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