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shici{line-height:25px;font-weight:ligh《论语注释》第10章 乡党

论语注释查询

请输入关键字:

例如:论语注释

论语注释 - 第10章 乡党

论语注释

第10章 乡党

.shici { line-height: 25px; font-weight: lighter; font-size: 11pt; padding-left:4em; text-indent: 0; color: #003333; }.jingwen { color: #006600; background:#FFFFEC; border:1px solid #666; padding:5px; margin-bottom:10px; }.yiwen { color:Teal; }.jiedu { color:#660000; }.comment { color:DarkSlateGray; }.yinyong { color: #3333CC; }.pingxi { color:#000000; }

【0!”】 孔子于乡一党一,恂恂如也,似不能言者。

其在宗庙朝廷,便便言。

唯谨尔。

【注释】 (1)恂恂:音x&ugra一ve;,温和恭顺。

(2)便便:辩,善于辞令。

【译文】 孔子在本乡的地方上显得很温和恭敬,像是不会说话的样子。

但他在宗庙里、朝廷上,却很善于言辞,只是说得比较谨慎而已。

【解读】无

【02】 朝,与下大夫言,侃侃如也;与上大夫言,訚訚如也。

君在,踧踖如也,与与如也。

【注释】 (1)侃侃:说话理直气壮,不卑不亢,温和快乐的样子。

(2)訚訚:音yín,正直,和颜悦色而又能直言诤辩。

(3)踧踖:音cú jí,恭敬而不安的样子。

(4)与与:小心谨慎、威仪适中的样子。

【译文】 孔子在上朝的时候,(国君还没有到来,)同下大夫说话,温和而快乐的样子;同上大夫说话,正直而公正的样子;国君已经来了,恭敬而心中不安的样子,但又仪态适中。

【03】 君召使摈,色勃如也,足躩如也。

揖所与立,左右手,衣前后,襜如也。

趋进,翼如也。

宾退,必复命,曰:「宾不顾矣。

【注释】 (1)摈:音b&igra一ve;n,动词,负责招待国君的官员。

(2)色勃如也:脸色立即庄重起来。

(3)足躩:躩,音jué,脚步快的样子。

(4)襜:音chān,整齐之貌。

(5)翼如也:如鸟儿展翅一样。

【译文】 国君召孔子去接待宾客,孔子脸色立即庄重起来,脚步也快起来,他向和他站在一起的人作揖,手向左或向右作揖,衣服前后摆一动,却整齐不乱。

快步走的时候,像鸟儿展开双翅一样。

宾客走后,必定向君主回报说:“客人已经不回头张望了。”

【解读】无

【04】 入公门,鞠躬如也,如不容。

立不中门,行不履阈。

过位,色勃如也,足躩如也,其言似不足者。

摄齐升堂,鞠躬如也,屏气似不息者。

出降一等,逞颜色,怡怡如也;没阶趋进,翼如也;复其位,踧踖如也。

【注释】 (1)鞠躬如:谨慎而恭敬的样子。

(2)履阈:阈,音y&ugra一ve;,门槛,脚踩门坎。

(3)摄齐:齐,音zī,衣服的下摆。

摄,提起。

提起衣服的下摆。

(4)降一等:从台阶上走下一级。

(5)逞:舒展开,松口气。

(6)没阶:走完了台阶。

【译文】 孔子走进朝廷的大门,谨慎而恭敬的样子,好像没有他的容身之地。

站,他不站在门的中间;走,也不踩门坎。

经过国君的座位时,他脸色立刻庄重起来,脚步也加快起来,说话也好像中气不足一样。

提起衣服下摆向堂上走的时候,恭敬谨慎的样子,憋住气好像不呼吸一样。

退出来,走下台阶,脸色便舒展开了,怡然自得的样子。

走完了台阶,快快地向前走几步,姿态像鸟儿展翅一样。

回到自己的位置,是恭敬而不安的样子。

【解读】无

【05】 执圭,鞠躬如也;如不胜。

上如揖,下如授,勃如战色,足蹜蹜如有循。

享礼,有容色;私觌,愉愉如也。

【注释】 (1)圭:一种上圆下方的玉器,举行典礼时,不同身份的人拿着不同的圭。

出使邻国,大夫拿着圭作为代表君主的凭信。

(2)战色:战战兢兢的样子。

(3)蹜蹜:小步走路的样子。

(4)如有循:循,沿着。

好像沿着一条直线往前走一样。

(5)享礼:享,献上。

指向对方贡献礼物的仪式。

使者受到接见后,接着举行献礼仪式。

(6)觌:音dí,会见。

【译文】 (孔子出使别的诸侯国,)拿着圭,恭敬谨慎,像是举不起来的样子。

向上举时好像在作揖,放在下面时好像是给人递东西。

脸色庄重得像战栗的样子,步子很小,好像沿着一条直线往前走。

在举行赠送礼物的仪式时,显得和颜悦色。

和国君举行私下会见的时候,更轻松愉快了。

【解读】 以上这五章,集中记载了孔子在朝、在乡的言谈举止、音容笑貌,给人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。

孔子在不同的场鞠,对待不同的人,往往容貌、神态、言行都不同。

他在家乡时,给人的印象是谦逊、和善的老实人;他在朝廷上,则态度恭敬而有威仪,不卑不亢,敢于讲话,他在国君面前,温和恭顺,局促不安,庄重严肃又诚惶诚恐。

所有这些,为人们深入研究孔子,提一供了具体的资料。

【06】 君子不以绀緅饰,红紫不以为亵服;当暑,袗絺绤,必表而出之。

缁衣羔裘,素衣麂裘,黄衣狐裘。

亵裘长,短右袂。

必有寝衣,长一身有半。

厚以居去。

丧无所不佩。

非帷裳,必杀之。

羔裘玄冠,不以吊。

吉月,必朝服而朝。

齐,必有明衣,布;必有寝衣,长一身有半。

【注释】 (1)不以绀緅饰:绀,音g&agra一ve;n,深青透红,斋戒时服装的颜色。

緅,音zōu,黑中透红,丧服的颜色。

这里是说,不以深青透红或黑中透红的颜色布给平常穿的衣服镶上边作饰物。

(2)红紫不以为亵服:亵服,平时在家里穿的衣服。

古人认为,红紫不是正色,便服不宜用红紫色。

(3)袗絺绤:袗绤,音zhěn,单衣。

絺,音chī,细葛布。

绤,音x&igra一ve;,粗葛布。

这里是说,穿粗的或细的葛布单衣。

(4)必表而出之:把麻布单衣穿在外面,里面还要衬有内一衣。

(5)缁衣:黑色的衣服。

(6)羔裘:羔皮衣。

古代的羔裘都是黑羊皮,一毛一皮向外。

(7)麑:音ní,小鹿,白色。

(8)短右袂:袂,音m&egra一ve;,袖子。

右袖短一点,是为了便于做事。

(9)寝衣:睡衣。

(10)狐貉之厚以居:狐貉之厚,厚一毛一的狐貉皮。

居,坐。

(11)帷裳:上朝和祭祀时穿的礼服,用整幅布制作,不加以裁剪。

折叠缝上。

(12)必杀之:一定要裁去多余的布。

杀,裁。

(13)羔裘玄冠:黑色皮礼貌。

(14)不以吊:不用于丧事。

(15)吉月:每月初一。

一说正月初一。

【译文】 君子不用深青透红或黑中透红的布镶边,不用红色或紫色的布做平常在家穿的衣服。

夏天穿粗的或细的葛布单衣,但一定要套在内一衣外面。

黑色的羔羊皮袍,配黑色的罩衣。

白色的鹿皮袍,配白色的罩衣。

黄色的狐皮袍,配黄色的罩衣。

平常在家穿的皮袍做得长一些,右边的袖子短一些。

睡觉一定要有睡衣,要有一身半长。

用狐貉的厚一毛一皮做坐垫。

丧服期满,脱一下丧服后,便佩带上各种各样的装饰品。

如果不是礼服,一定要加以剪裁。

不穿着黑色的羔羊皮袍和戴着黑色的帽子去吊丧。

每月初一,一定要穿着礼服去朝拜君主。

【解读】无

【07】 齐(1),必有明衣(2),布。

齐必变食(3),居必迁坐(4)。

【注释】 (1)齐:同斋。

(2)明衣:斋前沐浴倔穿的浴衣。

(3)变食:改变平常的饮食。

指不饮酒,不吃葱、蒜等有刺激味的东西。

(4)居必迁坐:指从内室迁到外室居住,不和妻妾同房。

【译文】 斋戒沐浴的时候,一定要有浴衣,用布做的。

斋戒的时候,一定要改变平常的饮食,居住也一定搬移地方,(不与妻妾同房)。

【08】 食不厌一精一,脍不厌细。

食饐而餲,鱼馁而肉败,不食。

色恶不食,臭恶不食。

失饪不食,不时不食。

割不正不食,不得其酱不食。

肉虽多,不使胜食气;唯酒无量,不及乱。

沽酒,市脯,不食。

不撤姜食。

不多食。

祭于公,不宿肉。

祭肉,不出三日;出三日,不食之矣。

食不语,寝不言。

虽疏食,菜羹,瓜祭,必齐如也。

【注释】 (1)脍:音ku&agra一ve;i,切细的鱼、肉。

(2)饐:音y&igra一ve;,陈旧。

食物放置时间长了。

(3)餲:音&agra一ve;i,变味了。

(4)馁:音něi,鱼腐烂,这里指鱼不新鲜。

(5)败:肉腐烂,这里指肉不新鲜。

(6)饪:烹调制作饭菜。

(7)不时:应时,时鲜。

(8)割不正:肉切得不方正。

(9)气:同“饩”,音x&igra一ve;,即粮食。

(10)不及乱:乱,指酒醉。

不到酒醉时。

(11)脯:音fǔ,熟肉干。

【译文】 粮食不嫌舂得一精一,鱼和肉不嫌切得细。

粮食陈旧和变味了,鱼和肉腐烂了,都不吃。

食物的颜色变了,不吃。

气味变了,不吃。

烹调不当,不吃。

不时新的东西,不吃。

肉切得不方正,不吃。

佐料放得不适当,不吃。

席上的肉虽多,但吃的量不超过米面的量。

只有酒没有限制,但不喝醉。

从市上买来的肉干和酒,不吃。

每餐必须有姜,但也不多吃。

【解读】无

【09】 祭于公,不宿肉(1),祭肉(2)不出三日。

出三日,不食之矣。

【注释】 (1)不宿肉:不使肉过夜。

古代大夫参加国君祭祀以后,可以得到国君赐的祭肉。

但祭祀活动一般要持续二三天,所以这些肉就已经不新鲜,不能再过夜了。

超过三天,就不能再过夜了。

(2)祭肉:这是祭祀用的肉。

【译文】 孔子参加国君祭祀典礼时分到的肉,不能留到第二天。

祭祀用过的肉不超过三天。

超过三天,就不吃了。

【解读】 以上4章里,记述了孔子的衣着和饮食习惯。

孔子对“礼”的遵循,不仅表现在与国君和大夫们见面时的言谈举止和仪式,而且表现在衣着方面。

他对祭祀时、服丧时和平时所穿的衣服都有不同的要求,如单衣、罩衣、麻衣、皮袍、睡衣、浴衣、礼服、便服等,都有不同的规定。

在吃的方面,“食不厌一精一,脍不厌细”,而且对于食物,有八种他不吃。

吃了,就有害于健康。

【!”0】 食不语,寝不言。

【注释】无

【译文】 吃饭的时候不说话,睡觉的时候也不说话。

【!”!”】 虽疏食菜羹(1),瓜祭(2),必齐(3)如也。

【注释】 (1)菜羹:用菜做成的汤。

(2)瓜祭:古人在吃饭前,把席上各种食品分出少许,放在食具之间祭祖。

(3)齐:同斋。

【译文】 即使是粗米饭蔬菜汤,吃饭前也要把它们取出一些来祭祖,而且表情要像斋戒时那样严肃恭敬。

【!”2】 席不正不坐。

【注释】 (1)席:古代没有椅子和桌子,都坐在铺于地面的席子上。

【译文】 席子放得不端正,不坐。

【解读】无

【!”3】 乡人饮酒,杖者出,斯出矣。

乡人傩,朝服而立于阼阶。

【注释】 (1)乡人饮酒:指当时的乡饮酒礼。

(2)杖者:拿拐杖的人,指老年人。

【译文】 行乡饮酒的礼仪结束后,(孔子)一定要等老年人先出去,然后自己才出去。

【解读】无

【!”4】 乡人傩(1),朝服而立于阼阶(2)。

【注释】 (1)傩:音nuó。

古代迎神驱鬼的宗教仪式。

(2)阼阶:阼,音zu&ogra一ve;,东面的台阶。

主人立在大堂东面的台阶,在这里欢迎客人。

【译文】 乡里人举行迎神驱鬼的宗教仪式时,孔子总是穿着朝服站在东边的台阶上。

【!”5】 问人于他邦,再拜而送之。

【注释】 (1)问:问候。

古代人在问候时往往要致送礼物。

(2)再拜而送之:在送别客人时,两次拜别。

【译文】 (孔子)托人向在其他诸侯国的朋友问候送礼,便向受托者拜两次送行。

【解读】 以上6章中,记载了孔子举止言谈的某些规矩或者习惯。

他时时处处以正人君子的标准要求自己,使自己的言行尽量符合礼的规定。

他认为,“礼”是至高无上的,是神圣不可侵犯的,那么,一投足、一举手都必须依照礼的原则。

这一方面是孔子个人修养的具体反映,一方面也是他向学生们传授知识和仁德时所身一体力行的。

【!”6】 康子馈药,拜而受之,曰:「丘未达,不敢尝。

【注释】无

【译文】 季康子给孔子赠送药品,孔子拜谢之后接受了,说:“我对药一性一不了解,不敢尝。”

【解读】无

【!”7】 厩焚,子退朝,曰:「伤人乎?」不问马。

【注释】无

【译文】 马棚失火烧掉了。

孔子退朝回来,说:“伤人了吗?”

不问马的情况怎么样。

【解读】 孔子家里的马棚失火被烧掉了。

当他听到这个消息后,首先问人有没有受伤。

有人说,儒家学说是“人学”,这一条可以作佐证材料。

他只问人,不问马,表明他重人不重财,十分关心下面的人。

事实上,这是中国自古以来人道主义思想的发端。

【!”8】 君赐食,必正席先尝之。

君赐腥,必视邙荐之。

君赐生,必畜之。

侍食于君;君祭,先饭。

【注释】 (1)腥:牛肉。

(2)荐:供奉。

【译文】 国君赐给熟食,孔子一定摆正座席先尝一尝。

国君赐给生肉,一定煮熟了,先给祖宗上供。

国君赐给活物,一定要饲养起来。

同国君一道吃饭,在国君举行饭前祭礼的时候,一定要先尝一尝。

【解读】 古时候君主吃饭前,要有人先尝一尝,君主才吃。

孔子对国君十分尊重。

他在与国君吃饭时,都主动尝一下,表明他对礼的遵从。

【!”9】 疾,君视之,东首加朝服拖绅。

【注释】 (1)东首:头朝东。

(2)绅:束在腰间的大带子。

【译文】 孔子病了,国君来探视,他便头朝东躺着,身上盖上朝服,拖着大带子。

【解读】 孔子患了病,躺在一床一上,国君来探视他,他无法起身穿朝服,这似乎对国君不尊重,有违于礼,于是他就把朝服盖在身上。

这反映出孔子即使在病榻上,也不会失礼于国君。

【20】 君命召,不俟驾行矣。

【注释】无

【译文】 国君召见(孔子),他不等车马驾好就先步行走去了。

【解读】无

【2!”】 入大庙,每事问。

【注释】无

【译文】 (1)此章重出。

译文参见《八佾》篇第三之第15章。

【解读】无

【22】 朋友死,无所归,曰:「于我殡。

」朋友之馈,虽车马,非祭肉,不拜。

【注释】 (1)朋友:指与孔子志同道合的人。

(2)殡:停放灵柩和埋葬都可以叫殡,这里是泛指丧葬事务。

【译文】 (孔子的)朋友死了,没有亲属负责敛埋,孔子说:“丧事由我来办吧。”

【解读】无

【23】 朋友之馈,虽车马,非祭肉,不拜。

【注释】 朋友馈赠物品,即使是车马,不是祭肉,(孔子在接受时)也是不拜的。

【译文】 孔子把祭肉看得比车马还重要,这是为什么呢?因为祭肉关系到“孝”的问题。

用肉祭祀祖先之后,这块肉就不仅仅是一块可以食用的东西了,而是对祖先尽孝的一个载体。

【解读】无

【24】 寝不一尸一,居不容。

【注释】无

【译文】 (孔子)睡觉不像死一尸一一样挺着,平日家居也不像作客或接待客人时那样庄重严肃。

【解读】无

【25】 见齐衰者,虽狎必变。

见冕者与瞽者,虽亵必以貌。

凶服者式之;式负版者,有盛馔,必变色而作。

迅雷、风烈必变。

【注释】 (1)齐衰:zī cuī,指丧服。

(2)狎:音xiá,亲近的意思。

(3)瞽者:盲人,指乐师。

(4)亵:音xi&egra一ve;,常见、熟悉。

(5)凶服:丧服。

(6)式:同轼,古代车辆前部的横木。

这里作动词用。

遇见地位高的人或其他人时,驭手身一子向前微俯,伏一在横木上,以示尊敬或者同情。

这在当时是一种礼节。

(7)负版者:背负国家图籍的人。

当时无纸,用木版来书写,故称“版”。

(8)馔:音zhu&agra一ve;n,饮食。

盛馔,盛大的宴席。

(9)作:站起来。

【译文】 (孔子)看见穿丧服的人,即使是关系很亲密的,也一定要把态度变得严肃起来。

看见当官的和盲人,即使是常在一起的,也一定要有礼貌。

在乘车时遇见穿丧服的人,便俯伏一在车前横木上(以示同情)。

遇见背负国家图籍的人,也这样做(以示敬意)。

(作客时,)如果有丰盛的筵席,就神色一变,并站起来致谢。

遇见迅雷大风,一定要改变神色(以示对上天的敬畏)。

【解读】无

【26】 升车,必正立,执绥。

车中不内顾,不疾言,不亲指。

【注释】 (1)绥:上车时扶手用的索带。

(2)内顾:回头看。

(3)疾言:大声说话。

(4)不亲指:不用自己的手指划。

【译文】 上车时,一定先直立站好,然后拉着扶手带上车。

在车上,不回头,不高声说话,不用自己的手指指点点。

【解读】 以上这几章,讲的都是孔子如何遵从周礼的。

在许多举动上,他都能按礼行一事,对不同的人、不同的事、不同的环境,应该有什么表情、什么动作、什么语言,他都一丝不苟,准确而妥贴。

所以,孔子的学生们在谈起这些时,津津乐道,极其佩服。

【27】 色斯举矣,翔而後集。

曰:「山梁雌雉,时哉时哉!」子路共之,三嗅而作。

【注释】 (1)色斯举矣:色,脸色。

举,鸟飞起来。

(2)翔而后集:飞翔一阵,然后落到树上。

鸟群停在树上叫“集”。

(3)山梁雌雉:聚集在山梁上的母野鸡。

(4)时哉时哉:得其时呀!得其时呀!这是说野鸡时运好,能自一由飞翔,自一由落下。

(5)共:同“拱”。

(6)三嗅而作:嗅应为狊字之误。

狊,音j&ugra一ve;,鸟张开两翅。

一本作“戛”字,鸟的长叫一声。

【译文】 孔子在山谷中行走,看见一群野鸡在那儿飞,孔子神色动了一下,野鸡飞翔了一阵落在树上。

孔子说:“这些山梁上的母野鸡,得其时呀!得其时呀!”子路向他们拱拱手,野鸡便叫了几声飞走了。

【解读】 这里似乎是在游山观景,其实孔子是有感而发。

他感到山谷里的野鸡能够自一由飞翔,自一由落下,这是“得其时”,而自己却不得其时,东奔西走,却没有获得普遍响应。

因此,他看到野鸡时,神色动了一下,随之发出了这样的感叹。

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
《论语注释》诸子百家
起名测名
黄历查询
诗词歌赋
实用查询
免费测试
猜你喜欢
网名大全

.shici{line-height:25px;font-weight:ligh《论语注释》第10章 乡党

© 2007-2022 喜蜜滋

手机版】 【电脑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