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诗》有四家,毛氏独传,唐以前无异论,宋以後则众说争矣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》卷十五·经部十五○诗类一

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查询

请输入关键字:

例如:四库全书总目提要

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- 卷十五·经部十五○诗类一

四库全书总目提要

卷十五·经部十五○诗类一

《诗》有四家,毛氏独传,唐以前无异论,宋以後则众说争矣。

然攻汉学者意不尽在於经义,务胜汉儒而已。

伸汉学者意亦不尽在於经义,愤宋儒之诋汉儒而已。

各挟一不相下之心,而又济以不平之气,激而过当,亦其势然欤!夫解《春秋》者惟《公羊》多驳,其中高子、沈子之说,殆转相附益。

要其大义数十,传自圣门者,不能废也。

《诗序》称子夏,而所引高子、孟仲子乃战国时人,固後来搀续之明证。

即成伯等所指篇首一句经师口授,亦未必不失其真。

然去古未远,必有所受。

意其真赝相半,亦近似《公羊》。

全信全疑,均为偏见。

今参稽众说,务协其平。

苟不至程大昌之妄改旧文,王柏之横删圣籍者,论有可采,并录存之以消融数百年之门户。

至於鸟兽草木之名,训诂声音之学,皆事须考证,非可空谈。

今所采辑,则尊汉学者居多焉。

△《诗序》·二卷(内府藏本)

案《诗序》之说,纷如聚讼。

以为《大序》子夏作,《小序》子夏、毛公合作者,郑玄《诗谱》也。

以为子夏所序《诗》即今《毛诗序》者,王肃《家语注》也。

以为卫宏受学谢曼卿、作《诗序》者,《後汉书·儒林传》也。

以为子夏所创,毛公及卫宏又加润益者,《隋书·经籍志》也。

以为子夏不序《诗》者,韩愈也。

以为子夏惟裁初句,以下出於毛公者,成伯也。

以为诗人所自制者,王安石也。

以《小序》为国史之旧文,以《大序》为孔子作者,明道程子也。

以首句即为孔子所题者,王得臣也。

以为毛《传》初行尚未有《序》,其後门人互相传授,各记其师说者,曹粹中也。

以为村野妄人所作,昌言排击而不顾者,则倡之者郑樵、王质,和之者朱子也。

然樵所作《诗辨妄》一出,周孚即作《非郑樵诗辨妄》一卷,摘其四十二事攻之。

质所作《诗总闻》,亦不甚行於世。

朱子同时如吕祖谦、陈傅良、叶适皆以同志之交,各持异议。

黄震笃信朱学,而所作《日钞》,亦申《序》说。

马端临作《经籍考》,於他书无所考辨,惟《诗序》一事,反覆攻诘至数千言。

自元明以至今日,越数百年,儒者尚各分左右袒也。

岂非说经之家第一争诟之端乎?考郑玄之释《南陔》曰:“子夏序《诗》,篇义各编,遭战国至秦而《南陔》六诗亡。

毛公作《传》,各引其《序》冠之篇首,故《诗》虽亡而义犹在也。”

程大昌《考古编》亦曰:“今六《序》两语之下,明言有义无辞,知其为秦火之後见《序》而不见《诗》者所为。”

朱鹤龄《毛诗通义序》,又举《宛丘篇序》首句与毛《传》异辞,其说皆足为《小序》首句原在毛前之明证。

邱光庭《兼明书》举《郑风·出其东门篇》,谓毛《传》与《序》不符。

曹粹中《放斋诗说》亦举《召南·羔羊》、《曹风·尸鸠》、《卫风·君子偕老》三篇,谓《传》意《序》意不相应。

《序》若出於毛,安得自相违戾?其说尤足为续申之语出於毛後之明证。

观蔡邕本治《鲁诗》,而所作《独断》,载《周颂》三十一篇之《序》,皆只有首二句,与《毛序》文有详略,而大旨略同。

盖子夏五传至孙卿,孙卿授毛亨,毛亨授毛苌,是《毛诗》距孙卿再传。

申培师浮邱伯,浮邱伯师孙卿,是《鲁诗》距孙卿亦再传。

故二家之《序》大同小异,其为孙卿以来递相授受者可知。

其所授受只首二句,而以下出於各家之演说,亦可知也。

且《唐书·艺文志》称“《韩诗》,卜商序,韩婴注,二十二卷”,是《韩诗》亦有《序》,其《序》亦称出子夏矣。

而《韩》诗遗说之传於今者往往与毛迥异,岂非传其学者递有增改之故哉?今参考诸说,定《序》首二语为毛苌以前经师所传,以下续申之词为毛苌以下弟子所附,仍录冠《诗》部之首,明渊源之有自。

并录朱子之《辨说》,著门户所由分。

盖数百年朋党之争,兹其发端矣。

《隋志》有顾欢《毛诗集解叙义》一卷,雷次宗《毛诗序义》二卷,刘炫《毛诗集小序》一卷,刘《毛诗序义疏》一卷,(案序叙二字互见,盖史之驳文,今仍其旧)《唐志》则作卜商《诗序》二卷。

今以朱子所辨,其文较繁,仍析为二卷。

若其得失,则诸家之论详矣,各具本书,兹不复赘焉。

△《毛诗正义》·四十卷(内府藏本)

汉毛亨传,郑玄笺,唐孔颖达疏。

案《汉书·艺文志》《毛诗》二十九卷,《毛诗故训传》三十卷。

然但称毛公,不著其名。

《後汉书·儒林传》始云:“赵人毛长传《诗》,是为《毛诗》。”

其长字不从“[A061]”。

《隋书·经籍志》载《毛诗》二十卷,汉河间太守毛苌传,郑氏笺。

於是《诗传》始称毛苌。

然郑玄《诗谱》曰:“鲁人大毛公为训诂,传於其家,河间献王得而献之,以小毛公为博士。”

陆玑《毛诗草木虫鱼疏》亦云:“孔子删《诗》授卜商,商为之序,以授鲁人曾申,申授魏人李克,克授鲁人孟仲子,仲子授根牟子,根牟子授赵人荀卿,荀卿授鲁国毛亨,毛亨作《训诂传》以授赵国毛苌。

时人谓亨为大毛公,苌为小毛公。”

据是二书,则作《传》者乃毛亨,非毛苌,故孔氏《正义》亦云大毛公为其《传》,由小毛公而题毛也。

《隋志》所云,殊为舛误。

而流俗沿袭,莫之能更。

朱彝尊《经义考》乃以《毛诗》二十九卷题毛亨撰,注曰“佚”。

《毛诗训故传》三十卷题毛苌撰,注曰“存”。

意主调停,尤为於古无据。

今参稽众说,定作《传》者为毛亨。

以郑氏後汉人,陆氏三国吴人,并传授《毛诗》,渊源有自,所言必不诬也。

郑氏发明毛义,自命曰《笺》。

《博物志》曰:“毛公尝为北海郡守,康成是此郡人,故以为敬。”

推张华所言,盖以为公府用记,郡将用笺之意。

然康成生於汉末,乃修敬於四百年前之太守,殊无所取。

案《说文》曰:“笺,表识书也。”

郑氏《六艺论》云:“注《诗》宗毛为主。

毛义若隐略,则更表明。

如有不同,即下己意,使可识别(案此论今佚,此据《正义》所引)。”

然则康成特因《毛传》而表识其傍,如今人之签记,积而成帙,故谓之《笺》,无庸别曲说也。

自郑《笺》既行,齐、鲁、韩三家遂废(案此陆德明《经典释文》之说)。

然《笺》与《传》义亦时有异同。

魏王肃作《毛诗注》、《毛诗义驳》、《毛诗奏事》、《毛诗问难》诸书,以申毛难郑。

欧阳修引其释《卫风·击鼓》五章,谓“郑不如王”(见《诗本义》)。

王基又作《毛诗驳》,以申郑难王。

王应麟引其驳《苡》一条,谓“王不及郑”(见《困学纪闻》,亦载《经典释文》)。

晋孙毓作《毛诗异同评》,复申王说。

陈统作《难孙氏毛诗评》,又明郑义(并见《经典释文》)。

袒分左右,垂数百年。

至唐贞观十六年,命孔颖达等因郑笺为正义,乃论归一定,无复歧途。

毛传二十九卷,《隋志》附以郑笺作二十卷,疑为康成所并。

颖达等以疏文繁重,又析为四十卷。

其书以刘焯《毛诗义疏》、刘炫《毛诗述义》为稿本,故能融贯群言,包罗古义,终唐之世,人无异词。

惟王谠《唐语林》记刘禹锡听施士モ讲《毛诗》所说“维鹈在梁”、“陟彼岵兮”、“勿翦勿拜”、“维北有斗”四义,称毛未注,然未尝有所诋排也。

至宋郑樵,恃其才辨,无故而发难端,南渡诸儒始以掊击毛、郑为能事。

元延科举条制,《诗》虽兼用古注疏,其时门户已成,讲学者迄不遵用。

沿及明代,胡广等窃刘瑾之书作《诗经大全》,著为令典,於是专宗朱《传》,汉学遂亡。

然朱子从郑樵之说,不过攻《小序》耳。

至於《诗》中训诂,用毛、郑者居多。

後儒不考古书,不知《小序》自《小序》,《传》、《笺》自《传》、《笺》,哄然佐斗,遂并毛郑而弃之。

是非惟不知毛、郑为何语,殆并朱子之《传》亦不辨为何语矣。

我国家经学昌明,一洗前明之固陋。

乾隆四年皇上特命校刊《十三经注疏》,颁布学宫,鼓箧之儒,皆乎研求古学。

今特录其书与《小序》同冠《诗类》之首,以昭六义渊源,其来有自;孔门师授,端绪炳然,终不能以他说掩也。

△《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》·二卷(通行本)

吴陆玑撰。

明北监本《诗正义》全部所引,皆作陆机。

考《隋书·经籍志》,《毛诗草木虫鱼疏》二卷,注云:“乌程令吴郡陆玑撰。”

陆德明《经典释文·序录》“陆玑《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》二卷。”

注云:“字元恪,吴郡人。

吴太子中庶子、乌程令。”

《资暇集》亦辨玑字从玉,则监本为误。

又毛晋《津逮秘书》所刻,援陈振孙之言,谓其书引《尔雅》郭璞注,当在郭後,未必吴人,因而题曰唐陆玑。

夫唐代之书,《隋志》乌能著录?且书中所引《尔雅注》,仅及汉犍为文学樊光,实无一字涉郭璞,不知陈氏何以云然。

姚士《跋》已辨之,或晋未见士《跋》欤?原本久佚。

此本不知何人所辑,大抵从《诗正义》中录出。

然《正义·卫风·淇澳篇》引陆玑《疏》:“淇、澳,二水名。”

今本乃无此条。

知由采摭未周,故有所漏,非玑之旧帙矣。

又《卫风》“椅桐梓漆”一条,称“今南人绩以为布。”

考《汉书·地理志》益州郡有南县。

《後汉书·郡国志》,永昌郡有南县。

皆一邑之名。

《唐书·地理志》,姚州南郡,武德四年以汉南县地置。

盖至是始升为大郡,而袁滋《南记》、窦滂《南别录》诸书作焉。

玑在三国,即以南配,似乎诸家传写,又有所窜乱,非尽原文。

然勘验诸书所引,一一符合,要非依托之本也。

末附四家《诗》源流四篇,而《毛诗》特详。

考王柏《诗疑》已诋玑所叙与《经典释文》不合,王应麟《困学纪闻》亦议其误以曾申为申公。

则宋本已有之,非後人所附益矣。

虫鱼草木,今昔异名。

年代迢遥,传疑弥甚。

玑去古未远,所言犹不甚失真。

《诗正义》全用其说,陈启源作《毛诗稽古编》,其驳正诸家,亦多以玑说为据。

讲多识之学者,固当以此为最古焉。

△《毛诗陆疏广要》·二卷(内府藏本)

吴陆玑撰,明毛晋注。

晋原名凤苞,字子晋,常熟人。

家富图籍,世所传影宋精本,多所藏收。

又喜传刻古书,汲古阁版至今流布天下。

故在明季,以博雅好事名一时。

尝刻《津逮秘书》十五集,皆宋元以前旧帙,惟此书为晋所自编。

陆玑原书二卷,每卷又分二子卷。

盖储藏本富,故徵引易繁;采摭既多,故异同滋甚。

辨难考订,其说不能不长也。

其中如“南山有台”一条,则引韵书证其佚脱。

“有集维乔”一条,则引《诗缉》证其同异。

其考订亦颇不苟。

至於嗜异贪多,每伤支蔓。

如“鹤鸣于九皋”一条,後附《焦山瘗鹤铭考》一篇,蔓延及於石刻,於经义渺无所关。

核以诂经之古法,殊乖体例。

然虽伤冗碎,究胜空疏。

明季说《诗》之家,往往簸弄聪明,变圣经为小品。

晋独言言徵实,固宜过而存之,是亦所谓论其世矣。

△《毛诗指说》·一卷(两江总督采进本)

唐成伯撰。

伯爵里无考。

书凡四篇。

一曰《兴述》,明先王陈《诗》观风之旨,孔子删《诗》正雅之由。

二曰《解说》,先释《诗》义,而《风》、《雅》、《颂》次之,《周南》又次之,诂《传》、《序》又次之,篇章又次之,后妃又次之,终以《鹊巢》、《驺虞》。

大略即举《周南》一篇,隐括论列,引申以及其馀。

三曰《传受》,备详齐、鲁、毛、韩四家授受世次,及後儒训释源流。

四曰《文体》,凡三百篇中句法之长短,篇章之多寡,措辞之异同,用字之体例,皆胪举而详之,颇似刘氏《文心雕龙》之体。

盖说经之馀论也。

然定《诗序》首句为子夏所传,其下为毛苌所续,实伯此书发其端,则决别疑似,於说《诗》亦深有功矣。

伯尚有《毛诗断章》二卷,见《崇文总目》,称其取《春秋》断章之义,钞取《诗》语,汇而出之。

盖即李石《诗如例》之类。

宋熊克尝与毗陵沈必豫欲合二书刻之,而《断章》一书,竟求之不获,乃先刻《指说》。

此本末有克《跋》,盖即从宋本传刻也。

克尝著《中兴小历》,别见《史部·编年类》中。

其刻此书时,方分教於京口,故《跋》称刻之泮林云。

△《毛诗本义》·十六卷(两江总督采进本)

宋欧阳修撰。

是书凡为《说》一百十有四篇,《统解》十篇,《时世》、《本末》二论,《豳、鲁、序三问》,而《补亡郑谱》及《诗图总序》附於卷末。

修文章名一世,而经术亦复湛深。

王宏撰《山志》,记嘉靖时欲以修从祀孔子庙,众论靡定。

世宗谕大学士杨一清曰:“朕阅《书·武成篇》,有引用欧阳修语,岂得谓修於《六经》无羽翼,於圣门无功乎?”

一清对以“修之论说见於《武成》,盖仅有者耳。

其从祀一节,未敢轻议”云云。

盖均不知修有此书也。

自唐以来,说《诗》者莫敢议毛、郑。

虽老师宿儒,亦谨守《小序》。

至宋而新义日增,旧说俱废。

推原所始,实发於修。

然修之言曰:“後之学者,因迹先世之所传而较得失,或有之矣。

使徒抱焚馀残脱之经,伥伥於去圣人千百年後,不见先儒中间之说,而欲特立一家之学者,果有能哉?吾未之信也。”

又曰:“先儒於经不能无失,而所得固已多矣。

尽其说而理有不通,然後以论正之。”

是修作是书,本出於和气平心,以意逆志。

故其立论未尝轻议二家,而亦不曲徇二家。

其所训释,往往得诗人之本志。

後之学者,或务立新奇,自矜神解。

至於王柏之流,乃并疑及圣经,使《周南》、《召南》俱遭删窜。

则变本加厉之过,固不得以滥觞之始归咎於修矣。

林光朝《艾轩集》有《与赵子直书》曰:“《诗本义》初得之如洗肠,读之三岁,觉有未稳处。

大率欧阳、二苏及刘贡父谈经多如此。”

又一书驳《本义》《关雎》、《つ木》、《兔》、《麟趾》诸解,辨难甚力。

盖文士之说《诗》,多求其意。

讲学者之说《诗》,则务绳以理,互相掊击,其势则然,然不必尽为定论也。

△《诗集传》·二十卷(内府藏本)

宋苏辙撰。

其说以《诗》之《小序》反复繁重,类非一人之词,疑为毛公之学,卫宏之所集录。

因惟存其发端一言,而以下馀文悉从删汰。

案《礼记》曰:“《驺虞》者,乐官备也。

《首》者,乐会时也。

《采》者,乐循法也。”

是足见古人言《诗》,率以一语括其旨。

《小序》之体,实肇於斯。

王应麟《韩诗考》所载,如“《关雎》,刺时也。

《莒》,伤夫有恶疾也。

《汉广》,悦人也。

《汝坟》辞家也。

《ぐ》,刺奔女也。

《黍离》,伯封作也。

《宾之初筵》,卫武公饮酒悔过也。”

刘安世《元城语录》亦曰“少年尝记读《韩诗》(案《崇文总目》,《韩诗》北宋尚存,范处义《逸斋诗补传》谓《韩诗》世罕有之,此语不可信,盖偶未考),有《雨无极篇》,《序》云,正大夫刺幽王也。

首云‘雨无其极,伤我稼穑。

’”云云,是《韩诗》《序》亦括以一语也。

又蔡邕书《石经》,悉本《鲁诗》,所作《独断》,载《周颂》《序》三十一章,大致皆与《毛诗》同,而但有其首句。

是《鲁诗》《序》亦括以一语也。

辙取《小序》首句为毛公之学,不为无见。

史传言《诗序》者以《後汉书》为近古,而《儒林传》称谢曼卿善《毛诗》,乃为其训。

卫宏从曼卿受学。

因作《毛诗序》,辙以为卫宏所集录,亦不为无徵。

唐成伯作《毛诗指说》,虽亦以《小序》为出子夏,然其言曰“众篇之《小序》,子夏惟裁初句耳。

《葛覃》,后妃之本也。

《鸿雁》,美宣王也。

如此之类是也。

其下皆大毛公自以《诗》中之意而系其词”云云,然则惟取《序》首,伯已先言之,不自辙创矣。

厥後王得臣、程大昌、李樗皆以辙说为祖,良有由也。

辙《自序》又曰:“独采其可者见於今传,其尤不可者皆明著其失。”

则辙於毛氏之学亦不激不随,务持其平者。

而朱翌《猗觉寮杂记》乃曰:“苏子由解《诗》不用《诗序》。”

亦未识辙之本志矣。

△《毛诗名物解》·二十卷(两江总督采进本)

宋蔡卞撰。

卞字元度,兴化仙游人。

熙宁三年与兄京同举进士第,官至观文殿学士。

事迹具《宋史》本传。

自王安石《新义》及《字说》行,而宋之士风一变。

其为名物训诂之学者,仅卞与陆佃二家。

佃,安石客。

卞,安石胥也。

故佃作《埤雅》,卞作此书,大旨皆以《字说》为宗。

陈振孙称卞书议论穿凿,徵引琐碎,无裨於《经》义,诋之甚力。

盖佃虽学术本安石,而力沮新法,异议,君子犹或取之。

卞则倾邪奸忄佥,犯天下之公恶,因其人以及其书,群相排斥,亦自取也。

然其书虽王氏之学,而徵引发明,亦有出於孔颖达《正义》、陆玑《草木虫鱼疏》外者。

寸有所长,不以人废言也。

且以邢之佥邪,而《尔雅疏》列在学官。

则卞书亦安得竟弃乎?书凡十一类,曰《释天》、《释百》、《释草》、《释木》、《释鸟》、《释兽》、《释虫》、《释鱼》、《释马》、《杂释》、《杂解》。

陈氏《书录解题》称分十类,盖传写误脱“一”字也。

△《毛诗集解》·四十二卷(内府藏本)

不著编录人名氏。

集宋李樗、黄熏两家《诗》解为一编,而附以李泳所订吕祖谦《释音》。

樗字若林,闽县人。

尝领乡贡。

著《毛诗详解》三十六卷。

熏字实夫,龙溪人。

淳熙中以舍选入对,升进士两科。

调南剑州教授,终宣教郎。

著《诗解》二十卷,《总论》一卷。

泳字深卿,始末未详,与樗、熏皆闽人。

疑是书为建阳书肆所合编也。

樗为林之奇外兄(见《书录解题》),又为吕本中门人(见何乔远《闽书》),人其学问具有渊源。

《书录解题》称其书博取诸家训释名物文义,末用己意为论断。

今观熏解,体例亦同。

似乎相继而作,而稍稍补苴其罅漏。

不相攻击,亦不相附合。

如论《诗序》,樗取苏辙之说,以为毛公作而卫宏续。

熏则用王安石、程子之说,以为非圣人不能作。

所见迥为不同。

其学虽似少亚於樗,而其说实足以相辅。

编是书者惟音释取吕祖谦,而训释之文则置《读诗记》而取樗、熏。

殆亦以二书相续,如骖有靳,故不欲参以他说欤?

△《诗补传》·三十卷(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)

旧本题曰“逸斋撰”,不著名氏。

朱彝尊《经义考》云:“《宋史·艺文志》有范处义《诗补传》三十卷,卷数与逸斋本相符。

明朱睦挈《聚乐堂书目》直书处义名,当有证据。

处义,金华人,绍兴中登张孝祥榜进士”云云,则此书为处义所作,逸斋盖其自号也。

大旨病诸儒说《诗》,好废《序》以就己说,故《自序》称:“以《序》为据,兼取诸家之长,揆之性情,参之物理,以平易求古诗人之意。”

又称:“文义有阙,补以《六经》史传。

诂训有阙,补以《说文》、《篇》、《韵》。”

盖南宋之初,最攻《序》者郑樵,最尊《序》者则处义矣。

考先儒学问,大抵淳实谨严,不敢放言高论。

宋人学不逮古,而欲以识胜之,遂各以新意说《诗》。

其间剔抉疏通,亦未尝无所阐发。

而末流所极,至於王柏《诗疑》,乃并举二《南》而删改之。

儒者不肯信《传》,其弊至於诬《经》,其究乃至於非圣,所由来者渐矣。

处义笃信旧文,务求实证,可不谓古之学者欤?至《诗序》本经师之传,而学者又有所附益,中间得失,盖亦相参。

处义必以为尼山之笔,引据《孔丛子》,既属伪书;牵合《春秋》,尤为旁义。

矫枉过直,是亦一瑕。

取其补偏救弊之心可也。

△《诗总闻》·二十卷(内府藏本)

宋王质撰。

质字景文,兴国人。

绍兴三十年进士。

官至枢密院编修,出通判荆南府,改吉州。

周亮工《书影》以为宋末人,盖考之未审也。

亮工又称是书世久无传,谢肇氵制始录本於秘府。

後肇氵制诸子尽卖藏书,为陈开仲购得,乃归诸亮工。

则其不佚者仅矣。

其书取《诗》三百篇,每篇说其大义,复有《闻音》、《闻训》、《闻章》、《闻句》、《闻字》、《闻物》、《闻用》、《闻迹》、《闻事》、《闻人》,凡十门。

每篇为《总闻》,又有《闻风》、《闻雅》、《闻颂》冠於“四始”之首。

南宋之初,废《诗序》者三家,郑樵、朱子及质也。

郑朱之说最著,亦最与当代相辨难。

质说不字字诋《小序》,故攻之者亦稀。

然其毅然自用,别出新裁,坚锐之气,乃视二家为加倍。

自称覃精研思几三十年,始成是书。

淳癸卯,吴兴陈日强始为锓板於富川。

日强《跋》称其“以意逆志,自成一家”,其品题最允。

又称其“删除《小序》,实与文公朱先生合”,则不尽然。

质废《序》与朱子同,而其为说则各异。

黄震《日钞》曰“雪山王质、夹氵祭郑樵始皆去《序》言《诗》,与诸家之说不同。

晦庵先生因郑公之说,尽去美刺,探求古始,其说颇惊俗。

虽东莱先生不能无疑”云云,言因郑而不言因王,知其趣有不同矣。

然其冥思研索,务造幽深,穿凿者固多,悬解者亦复不少。

故虽不可训,而终不可废焉。

△《诗集传》·八卷(通行本)

宋朱子撰。

《宋志》作二十卷。

今本八卷,盖坊刻所并。

朱子注《易》,凡两易稿。

其初著之《易传》,《宋志》著录。

今已散佚,不知其说之同异。

注《诗》,亦两易稿。

凡吕祖谦《读诗记》所称“朱氏曰”者,皆其初稿,其说全宗《小序》。

後乃改从郑樵之说(案朱子攻《序》用郑樵说见於《语录》。

朱升以为用欧阳修之说,殆误也),是为今本。

卷首《自序》,作於淳熙四年,中无一语斥《小序》,盖犹初稿。

《序》末称时方辑《诗传》,是其证也。

其注《孟子》,以《柏舟》为仁人不遇。

作《白鹿洞赋》,以《子衿》为刺学校之废。

《周颂·丰年篇小序》,《辨说》极言其误,而《集传》乃仍用《小序》说,前後不符。

亦旧稿之删改未尽者也。

杨慎《丹铅录》,谓文公因吕成公太尊《小序》,遂尽变其说,虽意度之词,或亦不无所因欤?自是以後,说《诗》者遂分攻《序》、宗《序》两家,角立相争,而终不能以偏废。

钦定《诗经汇纂》,虽以《集传》居先,而《序》说则亦皆附录,允为持千古之平矣。

旧本附《诗序辨说》於後,近时刊本皆删去。

郑玄称毛公以《序》分冠诸篇,则毛公以前,《序》本自为一卷。

《隋志》、《唐志》亦与《毛诗》各见。

今已与《辨说》别著於录,兹不重载。

其间《经》文讹异,冯嗣京所校正者,如《风》“终然允臧”,“然”误“焉”。

《王风》“牛羊下括”,“括”误“栝”。

《齐风》“不能辰夜”,“辰”误“晨”。

《小雅》“求尔新特”,“尔”误“我”。

“胡然厉矣”,“然”误“为”。

“朔月辛卯”,“月”误“日”。

“家伯维宰”,“维”误“冢”。

“如彼泉流”,“泉流”误“流泉”。

“爰其适归”,“爰”误“奚”。

《大雅》“天降滔德”,“滔”误“忄舀”。

“如彼泉流”,亦误“流泉”。

《商颂》“降予卿士”,“予”误“于”。

凡十二条。

陈启源所校正者,《召南》“无使ζ也吠,”“ζ”误“”。

《何彼衤农矣》。

“衤农”误“”。

《卫风》“远兄弟父母”,误“远父母兄弟”。

《小雅》“言归斯复”,“斯”误“思”。

“昊天大怃”,“大”误“泰”。

《楚茨》“以享以祀”,“享”误“飨”。

“福禄[A149]之”,“[A149]”误“媲”。

“畏不能趋”,“趋”误“”。

“不皇朝矣”,“皇”误“遑”(下二章同)。

《大雅》“淠彼泾舟”,“淠”误“氵卑”。

“以笃于周”,脱“于”字。

《周颂》“既右飨之”,飨误“享”。

《鲁颂》“其{艹伐}々”,误“{艹伐}々”。

《商颂》“来格祁祁”,误“祈祈”。

凡十四条。

又《传》文讹异,陈启源所校正者,《召南·驺虞篇》“,牝豕也”,“牝”误“牡”。

《终南篇》“黻之状亚,象两弓相背”,“亚”误“亚”、“弓”误“己”。

《南有嘉鱼篇》“鲤质鳟鳞”,“鳞”误“鲫”,又衍“肌”字。

《甫田篇》“或耘或耔”,引《汉书》“苗生叶以上”,脱“生”字。

“ㄨ其土”,误“其土”。

《弁篇》“赋而比也”,误增“兴又”二字(案此辅广《诗童子问》所增)。

《小宛篇》“俗呼青雀”,“雀”误“觜”。

《文王有声篇》“氵或成沟也”,“成”讹“城”。

《召篇》“池之竭矣”章“比也”,误作“赋”。

《闵予小子篇》引《大招》“三公穆穆”,误“三公揖让”。

《赉篇》“此颂文王之功”,“王”误“武”《篇》“此言鲁侯牧马之盛”,“鲁侯”误“僖公”。

凡十一条。

史荣所校正者,《卫风·伯兮篇》,《传》曰“女为悦己者容”,“己”下脱“者”字。

《王风·采葛篇》“萧,也”,“”误“荻”。

《唐风·葛生篇》“域,营域也”,“营”误“茔”。

《秦风·蒹葭篇》“小渚曰”,“小”误“水”。

《小雅·四牡篇》“今孚鸠也”,“孚”误“鹁”。

《蓼萧篇》“在衡曰鸾”,“衡”误“镳”。

《采芑篇》“即今苦荬菜”,“荬”误“{艹卖}”。

《正月篇》“申包胥曰:人定则胜天”,“定”误“众”。

《小弁篇》“江东呼为卑鸟”,“卑”误“鸭”。

《巧言篇》“君子不能┾谗”,“┾”误“”。

凡十条。

盖《五经》之中,惟《诗》易读,习者十恒七八。

故书坊刊版亦最夥,其辗转传讹亦为最甚。

今悉厘正,俾不失真。

至其音叶,朱子初用吴或《诗补音》(案或《诗补音》与所作《韵补》为两书,《书录解题》所载甚明。

《经义考》合为一书误也)。

其孙鉴又意为增损,颇多舛迕。

史荣作《风雅遗音》已详辨之,兹不具论焉。

△《慈湖诗传》·二十卷(永乐大典本)

宋杨简撰。

简有《慈湖易传》,已著录。

是书原本二十卷。

焦《国史·经籍志》及黄虞稷《千顷堂书目》尚载其名,而朱彝尊《经义考》注曰“已佚”。

今海内藏书,咸集秘府,而是书之目阙焉,则彝尊所说为可信。

盖之所录,皆据史志所载,类多虚列。

虞稷徵刻《书目》,亦多未见原书,固不足尽据耳。

今从《永乐大典》所载裒辑成编,仍勒为二十卷。

又从《慈湖遗书》内补录《自序》一篇,《总论》四条,而以《攻鬼集》所载褛钥与简《论诗解书》一通,附於卷首。

其他论辨若干条,各附本解之下,以资考证。

至其总论列国《雅》、《颂》之篇,《永乐大典》此卷适阙,无从采录。

其《公刘》以下诗十六篇,则《永乐大典》不载其《传》。

岂亦如吕祖谦之《读诗记》独阙《公刘》以下诸篇,抑在明初即已残阙耶?是书大要,本孔子“无邪”之旨,反覆发明。

而据《後汉书》之说,以《小序》为出自卫宏,不足深信。

篇中所论,如谓《左传》不可据,谓《尔雅》亦多误,谓陆德明多好异音,谓郑康成不善属文。

甚至《自序》之中,以《大学》之释《淇澳》为多牵合,而诋子夏为小人儒。

盖简之学出陆九渊,故高明之过,至於放言自恣,无所畏避。

其他笺释文义,如以“聊乐我员”之“员”为姓,以“六驳”为“赤驳”之讹,以“天子葵之”之“葵”有向日之义,间有附会穿凿。

然其於一名一物一字一句,必斟酌去取,旁徵远引,曲畅其说。

其考核六书则自《说文》、《尔雅》、《释文》以及史传之音注,无不悉搜。

其订正训诂则自齐、鲁、毛、韩以下以至方言、杂说,无不博引。

可谓折衷同异,自成一家之言,非其所作《易传》以禅诂经者比也。

昔吴或作《诗补音》十卷,又别为《韵补》五卷。

《韵补》明人有刻本,其书采摭《诗》、《骚》以下及欧阳修、苏轼、苏辙之作,颇为杂滥,《补音》久佚,惟此书所引尚存十之六七,然往往以汉魏以下之韵牵合古音,其病与《韵补》相等。

《朱子语类》谓才老《补音》亦有推不去者,盖即指此类。

顾炎武亦尝作《韵补正》一书,以纠其失。

考古音者,固未可全以为准焉。

△《吕氏家塾读诗记》·三十二卷(浙江汪汝栗家藏本)

宋吕祖谦撰。

祖谦有《古周易》,已著录。

此其说《诗》之作也。

朱子与祖谦交最契,其初论《诗》亦最合。

此书中所谓“朱氏曰”者,即所采朱子说也。

後朱子改从郑樵之论,自变前说,而祖谦仍坚守毛、郑。

故祖谦没後,朱子作是书《序》,称“少时浅陋之说,伯恭父误有取焉。

既久,自知其说有所未安,或不免有所更定,伯恭父反不能不置疑於其间,熹窃惑之。

方将相与反覆其说,以求真是之归,而伯恭父已下世”云云,盖虽应其弟祖约之请,而夙见深有所不平。

然迄今两说相持,嗜吕氏书者终不绝也。

陈振孙《书录解题》称:“自‘笃公刘’以下编纂已备,而条例未竟,学者惜之。”

此本为陆钅弋所重刊。

钅弋《序》称得宋本於友人丰存叔,吕氏书凡二十二卷,《公刘》以後,其门人续成之。

与陈氏所说小异,亦不言门人为谁。

然《书录解题》及《宋史·艺文志》均著录三十二卷,则当时之本已如此。

钅弋所云云,或因戴溪有《续读诗记》三卷,遂误以後十卷当之欤?陈振孙称其“博采诸家,存其名氏。

先列训诂,後陈文义,翦截贯穿,如出一手。

有所发明,则别出之。

《诗》学之详正,未有逾於此书者”。

魏了翁作《後序》,则称其能发明诗人躬自厚而薄责於人之旨。

二人各举一义,已略尽是书所长矣。

了翁《後序》乃为眉山贺春卿重刻是书而作。

时去祖谦没未远,而版已再新,知宋人绝重是书也。

△《续吕氏家塾读诗记》·三卷(永乐大典本)

宋戴溪所续吕祖谦之书也。

溪,永嘉人。

淳熙五年为别头省试第一,历官工部尚书,文华阁学士。

卒赠端明殿学士。

理宗绍定间赐谥文端。

事迹具《宋史·儒林传》。

《传》称溪字肖望,黄震《日钞》亦同。

而沈光作溪《春秋讲义序》,称字少望。

震为溪同时人,不应有误。

溪子桷,刊父遗书,乞光作《序》,亦不应有误。

或溪有二字欤?溪以吕氏《家塾读诗记》取毛《传》为宗,折衷众说,於名物训诂最为详悉,而篇内微旨,词外寄托,或有未贯,乃作此书以补之,故以《续记》为名。

实则自述己意,非尽墨守祖谦之说也。

其中如谓《В梅》为父母之择胥,《有狐》为国人之悯鳏,《甘棠》非受民讼,《行露》非为侵陵,故《书录解题》谓其大旨不甚主《小序》。

然皆平心静气玩索诗人之旨,与预存成见,必欲攻毛、郑而去之者,固自有殊。

《温州志》称溪“平实简易,求圣贤用心,不为新奇可喜之说,而识者服其理到。”

於此书可见一斑矣。

原本三卷,久佚不传。

散见於《永乐大典》中者,尚得十之七八。

谨缀缉成帙,仍为三卷。

《永乐大典》“诗”字一韵,阙卷独多。

其原《序》、《总纲》无从补录,则亦姑阙焉。

△《斋毛诗经筵讲义》·四卷(永乐大典本)

宋袁燮撰。

燮有《斋家塾书钞》,已著录。

此书乃其为崇政殿说书时撰进之本。

《宋史·艺文志》、《直斋书录解题》皆不著录,朱彝尊《经义考》亦不列其名。

惟《永乐大典》颇载其文,盖其失传亦已久矣。

宋代经筵讲章,如朱震、范冲《左氏讲义》、戴溪《春秋讲义》,类多编辑别行。

燮此书亦同其例。

其中议论和平,颇得风人本旨。

於振兴恢复之事,尤再三致意。

如论《式微篇》,则极称太王、句践转弱为强,而贬黎侯无奋发之心。

论《扬之水篇》,则谓平王柔弱为可怜。

论《黍离篇》,则直以汴京宗庙宫阙为言。

皆深有合於献纳之义。

胡安国作《春秋传》,意主复雠,往往牵《经》以从己。

而燮则因《经》文所有而推阐之,故理明词达,无所矫揉。

可谓能以古义资启沃矣。

谨以次编定,为四卷,皆《国风》也。

其《雅》、《颂》诸篇,则《永乐大典》阙载,或轮番进讲燮偶未当直欤?

△《毛诗讲义》·十二卷(永乐大典本)

宋林撰。

字仲山,古田人。

绍熙元年特奏名。

嘉定间尝守全州。

《宋史》不为立传。

而《福建通志》称其“在郡九年,颇多惠政。

重建清湘书院,与诸生讲学,勉敦实行,郡人祀之柳宗元庙”。

则亦循吏也。

是编皆其讲论《毛诗》之语。

观其体例,盖在郡时所讲授,而门人录之成帙者。

大都简括《笺》、疏,依文训释,取裁毛、郑而折衷其异同。

虽范围不出古人,然融会贯通,要无枝言曲说之病。

当光宁之际,废《序》之说方盛。

独力阐古义,以诏後生,亦可谓笃信谨守者矣。

《宋史·艺文志》、马端临《经籍考》及《文渊阁书目》,此书皆作五卷。

自明初以来,久无传本。

故朱彝尊《经义考》以为已佚。

今从《永乐大典》各韵所载,次第汇辑,用存其概。

《永乐大典》所原轶者,则亦阙焉。

因篇帙稍繁,谨为一十二卷,不复如其旧目云。

△《诗童子问》·十卷(浙江吴玉墀家藏本)

宋辅广撰。

广字汉卿,号潜斋,其父本河朔人。

南渡居秀州之崇德县。

初从吕祖谦游,後复从朱子讲学,即世所称庆源辅氏也。

是编大旨,主於羽翼《诗集传》,以述平日闻於朱子之说,故曰《童子问》。

卷首载《大序》、《小序》,采录《尚书》、《周礼》、《论语》说《诗》之言,各为注释。

又备录诸儒辨说,以明读《诗》之法。

书中不载《经》文,惟录其篇目,分章训诂。

末一卷则惟论叶韵。

朱彝尊《经义考》载是书二十卷,有胡一中《序》,言阅建阳书市,购得而锓诸梓。

且载文公《传》於上,《童子问》於下。

此本仅十卷,不载朱子《集传》,亦无一中《序》。

盖一中与《集传》合编,故卷帙加倍。

此则汲古阁所刊广原本,故卷数减半,非有所阙佚也。

其说多掊击《诗序》,颇为过当。

张端义《贵耳集》载陈善《送广往考亭》诗曰“见说平生辅汉卿,武彝山下吃残羹”,似颇病其暖暖姝姝,奉一先生。

然各尊其所闻,各行其所知,谨守师传,分门别户,南宋以後亦不仅广一人,不足深异。

陈启源《毛诗稽古编》纠其注《周颂·潜篇》不知“季春荐鲔”为《月令》之文,误以为《序》说而辨之,则诚为疏舛。

盖义理之学与考证之学分途久矣。

广作是书,意自有在,固不以引经据古为长也。

△《毛诗集解》·二十五卷(两江总督采进本)

宋段昌武撰。

昌武字子武,庐陵人。

焦《国史·经籍志》作段文昌,盖因唐段文昌而误。

朱睦挈《授经图》作段武昌,则传写倒其文也。

其始末无考,惟书首载其从子维清《请给据状》称“先叔朝奉昌武以《诗经》而两魁秋贡,以累举而擢第春官”而已。

其书旧本题《丛桂毛诗集解》,盖以所居之堂名之。

其书首为《学诗总说》,分《作诗之理》、《寓诗之乐》、《读诗之法》三则。

次为《论诗总说》,分《诗之世》、《诗之次》、《诗之序》、《诗之体》、《诗之派》五则。

馀皆依章疏解,大致仿吕祖谦《读诗记》而词义较为浅显。

原书三十卷。

明代惟朱睦挈万卷堂有宋椠完本,後没於汴梁之水。

此本为孙承泽家所钞,仅存二十五卷。

其《周颂·清庙之什》以下,并已脱佚。

朱彝尊《经义考》载是书三十卷,注曰“阙”。

又别载《读诗总说》一卷,注曰“存”。

《读诗总说》今未见传本,而卷首《学诗总说》、《论诗总说》今在原目三十卷之外,疑即所谓《读诗总说》者。

或一书而彝尊误分之,或两书而传写误合之,则莫可考矣。

△《诗缉》·三十六卷(直隶总督采进本)

宋严粲撰。

粲字坦叔,邵武人。

官清湘令。

是书以吕祖谦《读诗记》为主,而杂采诸说以发明之。

旧说有未安者,则断以己意。

如论《大、小雅》之别,特以其体不同,较《诗序》“政有大小”之说,於理为近。

又如《邶》之《柏舟》,旧谓贤人自比,粲则以“柏舟”为喻国,以“”为喻无维持之人。

《干旌》之“良马四之”,“良马五之”,旧以为良马之数,粲则以为乘良马者四五辈,见好善者之多。

《中谷有{艹推}》,旧以{艹推}之乾喻夫妇相弃,粲则以水旱草枯,由此而致离散。

凡若此类,皆深得诗人本意。

至於音训疑似,名物异同,考证尤为精核。

宋代说《诗》之家,与吕祖谦书并称善本,其馀莫得而鼎立,良不诬矣。

△《诗传遗说》·六卷(两江总督采进本)

宋朱鉴编。

鉴有《朱文公易说》,已著录。

是编乃理宗端平乙未鉴以承议郎权知兴国军事时所成。

盖因重椠朱子《集传》,而取《文集》、《语录》所载论《诗》之语足与《集传》相发明者,汇而编之,故曰《遗说》。

其书首《纲领》,次《序辨》,次《六义》,继之以《风》、《雅》、《颂》之论断,终之以《逸诗》、《诗》谱、叶韵之义。

以朱子之说,明朱子未竟之义,犹所编《易传》例也。

鉴《自序》有曰:“先文公《诗集传》,豫章、长沙、後山皆有本,而後山校雠最精。

第初脱稿时,音训间有未备,刻版已竟,不容增益。

欲著补脱,终弗克就。

仍用旧版,葺为全书,补缀趱那,久将漫漶。

来富川,郡事馀暇,辄取家本,新加是正,刻学宫”云云。

国朝宁波史荣撰《风雅遗音》,据鉴此《序》,谓今本《集传》音叶,多鉴补苴,非朱子所手定。

其说似非无因。

然则以音叶之误议朱子,与以朱子之故而委曲回护吴或书者,殆均失之矣。

△《诗考》·一卷(直隶总督采进本)

宋王应麟撰。

应麟有《周易郑康成注》,已著录。

此编则考三家之《诗》说者也。

《隋书·经籍志》云:“《齐诗》魏代已亡,《鲁诗》亡於西晋。

《韩诗》虽存,无传之者。”

今三家《诗》惟《韩诗外传》仅存,所谓《韩故》、《韩内传》、《韩说》者亦并佚矣。

应麟检诸书所引,集以成帙,以存三家逸文。

又旁搜广讨,曰《诗异字异义》,曰《逸诗》,以附缀其後。

每条各著其所出。

所引《韩诗》较夥,齐、鲁二家仅寥寥数条。

盖《韩诗》最後亡,唐以来注书之家引其说者多也。

卷末别为《补遗》,以掇拾所阙。

其搜辑颇为勤挚。

明董斯张尝摘其遗漏十九条。

其中《子华子》“清风婉兮”一条,本北宋伪书,不得谓之疏略。

近时会稽范家相,因应麟之书,撰《三家诗拾遗》十卷。

其所条录,又多斯张之所未搜。

并摘应麟所录《逸诗》,如《楚辞》之《驾辨》、夏侯玄《辨乐论》之《网罟》、《丰年》,《穆天子传》之《黄竹》,《吕氏春秋》之《燕燕》、《破斧》、葛天《八阕》,《尚书大传》之《阳》、《南阳》、《初虑》、《朱于》、《苓落》、《归来》、《缦缦》,皆子书杂说,且不当录及殷以前所言。

亦不为无理。

然古书散佚,搜采为难,後人踵事增修,较创始易於为力。

筚路褴缕,终当以应麟为首庸也。

△《诗地理考》·六卷(通行本)

宋王应麟撰。

其书全录郑氏《诗谱》,又旁采《尔雅》、《说文》、《地志》、《水经》以及先儒之言,凡涉於诗中地名者,荟萃成编。

然皆采录遗文,案而不断,故得失往往并存。

如《小雅》《六月》之四章“犭严狁匪茹,整居焦获。

侵镐及方,至于泾阳”。

其五章曰“薄伐犭严狁,至于太原”。

其地於周为西北,镐、方在泾阳外,焦获又在其外,而太原更在焦获之外。

故刘向疏称千里之镐,犹以为远。

孔颖达乃引郭璞《尔雅注》池阳之瓠中以释焦获。

考《汉书》,池阳属左冯翊,而泾阳属安定,不应先至焦获,乃至泾阳。

又以太原为晋阳,是犭严狁西来,周师东出,尤乖地理之实,殊失订正。

又《大雅·韩奕》首章曰“奕奕梁山”,其六章曰“溥彼韩城,燕师所完”。

应麟引《汉志》“夏阳之梁山”、《通典》“同州韩城县,古韩国”,以存旧说。

引王肃“燕,北燕国”,及“涿郡方城县有韩侯城”,以备参考。

不知汉王符《潜夫论》曰:“昔周宣王时有韩,其国近燕,後迁居海中。”

《水经注》亦曰:“高梁水首受阝水于戾陵堰,水北有梁山”。

是王肃之说确有明证。

应麟兼持两端,亦失断制。

然如《驺虞》,毛《传》云“仁兽”,贾谊《新书》则曰“驺者,天子之囿”。

“俟我于著”,毛《传》云“门屏之间曰著”,《汉志》则以为济南著县。

“氵彪池北流”,毛《传》云“氵彪,流貌”,《水经注》则有氵彪池水,《十道志》亦名圣女泉。

兼采异闻,亦资考证。

他如《二子乘舟》,引《左传》“盗待于莘”之说;秦穆“三良”,引《括地志》“冢在雍县”之文:皆《经》无明文,而因事以存其人。

亦徵引该洽,固说《诗》者所宜考也。

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
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》未分类项
起名测名
黄历查询
诗词歌赋
实用查询
免费测试
猜你喜欢
网名大全

《诗》有四家,毛氏独传,唐以前无异论,宋以後则众说争矣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》卷十五·经部十五○诗类一

© 2007-2022 喜蜜滋

手机版】 【电脑版